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云山上寺,每到每开襟。
万木长不住,细泉听更深。
蜩沾高雨断,鸟遇夕岚沈。
此地良宵月,秋怀隔楚砧。
白话文翻译
在海云山上的寺庙,每当到这里时,我总会敞开胸怀。
万物在这里似乎总是停不下来,细细的泉水流淌,声响更加深远。
蝉在高处被雨水打湿而沉默,鸟儿在黄昏中遇到浓雾而低沉。
这里的良宵明月照耀,秋天的思乡之情隔着楚地的砧板传来。
注释
- 海云山:指湖南的岳麓山,因山中云雾缭绕而得名。
- 每到每开襟:每次来到这里,心胸就会开阔。
- 万木长不住:万物生长却又无常,常常变幻不定。
- 细泉听更深:细细的泉水声听起来更深远。
- 蜩沾高雨断:蝉在高处被雨水打湿而停止鸣叫。
- 鸟遇夕岚沈:鸟儿在黄昏的雾霭中显得沉寂。
- 良宵月:美好的夜晚和明月。
- 秋怀隔楚砧:思乡之情与楚地的砧板相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06年,卒于公元770年左右。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岳麓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岳麓寺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胜地,给了他灵感,诗中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交融,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题湖南岳麓寺》是曹松的一首精致的山水诗,诗中展现了岳麓寺的秀丽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乡的情怀。开篇“海云山上寺”,以简练的笔触道出了寺庙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接着“每到每开襟”,诗人表达了每次来到这里时心情的开阔与愉悦,仿佛大自然的美丽能够洗净世间的烦恼。
“万木长不住,细泉听更深”描绘了自然界的无常与深邃,万物的生长与消逝,细泉的声音似乎更深沉,更具哲理感。诗人用“蜩沾高雨断,鸟遇夕岚沈”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雨后的静谧,蝉的沉默与鸟的低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最后两句“此地良宵月,秋怀隔楚砧”将个人情感引入,良宵明月引发思乡情怀,楚地的砧板则是思乡的象征,寓意着诗人对故乡的牵挂与思念。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云山上寺:描写岳麓寺的地理位置,展现出山的高耸和云雾的缭绕,给人以神秘感。
- 每到每开襟:强调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心灵的开放。
- 万木长不住:表达自然界变化无常的哲理,万木的生长与凋零。
- 细泉听更深:细小的泉水声回荡在山谷,显得更加深远。
- 蜩沾高雨断:描写雨后蝉的沉寂,暗示自然的宁静。
- 鸟遇夕岚沈:黄昏时鸟儿在浓雾中显得沉重,增添了诗的意境。
- 此地良宵月:美好夜晚的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秋怀隔楚砧:思乡之情与故乡的联系,通过“楚砧”表现出情感的深远与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隔楚砧”来形容思乡之情,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蜩、鸟)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岳麓寺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和谐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云:象征着高远和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
- 细泉:代表清澈与宁静,象征内心的平和。
- 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月:象征着思乡与孤独,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题湖南岳麓寺》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曹松
D. 白居易 -
诗中“万木长不住”意指什么? A. 大树常青
B. 自然的无常
C. 万物皆有
D. 生命永恒 -
“秋怀隔楚砧”中的“楚砧”代表什么? A. 高山
B. 思乡的情感
C. 砧板
D. 乡土的气息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与情感,表现出宁静与思索的意境。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夜晚的景色抒发思乡情感,意境深远而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