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乡路穿京过,宁心去少同。
日斜寻阔碛,春尽逐归鸿。
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送别友人的路上,诗人心中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惆怅与不舍。乡间的小路穿过京城,友人宁静的心情让我感到少有相伴。夕阳西斜,照亮了广阔的沙砾,春天已经结束,归鸿正随风而去。独自一棵树在河边,凝视着塞外的景色。怜惜你来到此地,却又不得不背离那种老莱子般的闲适心境。
注释:
- 乡路:指乡村的小路。
- 京:指京城,即长安。
- 宁心:安静的心情。
- 阔碛:宽阔的沙砾地。
- 逐归鸿:追逐归来的大雁,象征离别与归去。
- 老莱风:老莱子,指古代的一位隐士,象征一种安逸、逍遥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边上送友人归宁》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春日暮归时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非常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开篇的“乡路穿京过”表现了诗人对乡村与城市之间的穿越和对往昔的回忆,而“宁心去少同”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随着日落西斜,诗人与友人相伴的时光渐行渐远,诗人心中对友人的留恋愈加明显。
“独树河声外”这一句则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景象,树木和河流静默无声,仿佛在为送别的情景增添了一份惆怅。最后一句“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不仅表现了对友人的怜惜,也暗含了对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思考。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对自然的观察,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情感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乡路穿京过:描绘送别的路途,乡村的小路与京城的交汇,暗示着诗人与友人曾经的亲密关系。
- 宁心去少同:友人心中宁静,但却少了往日的陪伴,表达了离别的孤独感。
- 日斜寻阔碛:夕阳西下,寻找辽阔沙砾,意象中带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感叹。
- 春尽逐归鸿:春天已经结束,归来的大雁象征着离别与回归。
- 独树河声外:独自一棵树在河边,暗示着孤独与沉思。
- 凝笳塞色中:凝神于塞外的景色,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向往。
- 怜君到此处,却背老莱风:对友人的关心与惜别,同时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归鸿”比喻友人的离去,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得景色更具人情味。
- 对仗:如“独树河声外,凝笳塞色中”,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路:象征故乡与亲情。
- 日斜:代表时光流逝。
- 归鸿:象征离别与归来。
- 独树:代表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是哪个朝代的?
- A. 宋代
- B. 唐代
- C. 明代
- D. 元代
-
“宁心去少同”中的“宁心”指什么?
- A. 宁静的心情
- B. 不宁静的心情
- C. 安稳的生活
- D. 忧虑的心情
-
诗中提到的“归鸿”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友谊
- C. 春天
- D. 孤独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感,而曹松的《边上送友人归宁》则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离别的惆怅与孤独感。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