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北山精舍观体如师梵》

时间: 2025-01-04 08:56:07

焚香奏仙呗,向夕遍空山。

清切兼秋远,威仪对月闲。

静分岩响答,散逐海潮还。

幸得风吹去,随人到世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焚香奏仙呗,向夕遍空山。
清切兼秋远,威仪对月闲。
静分岩响答,散逐海潮还。
幸得风吹去,随人到世间。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间焚香演奏仙曲,夕阳西下,山中一片寂静。声音清脆而又遥远,威严的身姿在月光下显得悠闲。静谧的岩石回响着乐曲,音波如海潮般散去。好在微风吹走了烦恼,让我随人世的气息回归自然。

注释:

  • 焚香:点燃香,古人常用以祭祀或祈祷。
  • 奏仙呗:演奏仙乐,意指高雅的音乐。
  • 向夕:临近黄昏。
  • 威仪:指威严的姿态或气度。
  • 岩响答:岩石的回声。
  • 散逐:散开、逐渐消失。
  • 海潮:海水的潮汐,象征音波的起伏。
  • 幸得:幸好得到。
  • 随人到世间:随着人间的气息而归。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体境界与古代道教文化、隐士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唐代诗人,字卫道,号景山,曾任官职,后归隐于山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题材多涉及山水、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北山的精舍中创作,诗人借助秋夜的宁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与优雅的氛围。开篇焚香奏乐,营造出一种清雅的气息,表现出诗人对艺术和自然的崇敬。随着黄昏的降临,山的空旷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清切兼秋远”一句,描绘了秋夜的清冷和远方的宁静,诗人通过这种感觉,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沉思的情感。接下来,诗人用“威仪对月闲”来展现自己在自然面前的从容与淡然,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气质。

“静分岩响答”则展示了秋夜的寂静中,岩石的回声与自然的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的融洽。最后一句“幸得风吹去,随人到世间”,则是诗人对世俗的释然与超脱,表达了对人世烦恼的放下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充分展现了刘长卿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焚香奏仙呗:描绘了一个清雅的场景,表现诗人对音乐和自然的追求。
  2. 向夕遍空山:黄昏的到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静的氛围,山间的空旷更显静谧。
  3. 清切兼秋远:声音清晰而遥远,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4. 威仪对月闲:诗人与月亮对视,显得从容而自在。
  5. 静分岩响答:岩石的回响与自然的声音形成呼应,增添了诗的意境。
  6. 散逐海潮还:将音波与海潮相类比,形象生动。
  7. 幸得风吹去:表达对烦恼的释然,展现诗人的洒脱。
  8. 随人到世间: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诗人在此体现出一种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的散去比喻为海潮,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一种高雅、宁静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焚香:象征清净、祭祀。
  • :代表收获、沉静与思考。
  • :象征明亮、宁静和高远的情感。
  • :代表坚韧和静谧。
  • :象征变化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焚香奏仙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伤
    • B. 崇敬自然
    • C. 对世俗的向往
  2. “幸得风吹去”中的“风”象征什么?

    • A. 烦恼的离去
    • B. 自然的力量
    • C. 时间的流逝
  3. 刘长卿的作品风格主要以什么见长?

    • A. 豪放
    • B. 清新自然
    • C. 哀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在情感上更具沉思和哲理性。
  • 孟浩然《春晓》: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盎然,风格相比更为明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刘长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