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
时间: 2025-01-17 09:13: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石自何处,对之疑旧游。
氛氲岘首夕,苍翠剡中秋。
迥出群峰当殿前,雪山灵鹫惭贞坚。
一片孤云长不去,莓苔古色空苍然。
白话文翻译:
这块孤石从何而来,我对它的来历感到疑惑,仿佛曾在这里游玩过。
傍晚时分,氛围弥漫在岘山之巅,秋天的苍翠在剡溪之间显得格外迷人。
这块孤石屹立在殿前,显得与群峰迥然不同,连那雪山上的灵鹫也因它的坚贞而感到惭愧。
一片孤云久久不去,苔藓的古色让人感到空旷而苍凉。
注释:
- 孤石自何处:指这块孤石的来源不明。
- 氛氲: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 岘首:岘山的山头。
- 苍翠:形容青色而深沉的样子。
- 剡中:剡溪中,剡溪是指流经剡山的溪流。
- 迥出:突出,显得不同于周围的事物。
- 灵鹫: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洁与坚贞。
- 莓苔: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常用来表现古老和沧桑。
典故解析:
- 岘山:位于浙江省,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诗人刘长卿曾在这里游览。
- 灵鹫:在佛教文化中,灵鹫山是释迦牟尼讲经说法之地,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09年-约785年),字梦得,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描写山水景色和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
《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创作于刘长卿游览岘山时,面对孤石产生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以及与孤石的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孤石为中心,展开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孤石自何处”引入,表现出诗人对孤石的疑惑,仿佛它承载着某种历史或记忆。通过描绘岘山的氛围和剡溪的秋色,诗人将自然之美与孤独之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迥出群峰当殿前”一句,展现出孤石的突出与傲然,让人联想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雪山灵鹫惭贞坚”中,灵鹫的傲然与孤石的坚韧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诗人对坚贞品质的赞美。最后一句“一片孤云长不去,莓苔古色空苍然”则用孤云和古色苔藓渲染出一种空灵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构图精巧,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石自何处:引入孤石的来历,带有疑问,暗示对历史的追思。
- 对之疑旧游:与孤石的对话,表达对往昔经历的回忆。
- 氛氲岘首夕:描绘夕阳下岘山的朦胧美,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苍翠剡中秋:秋天的剡溪苍翠欲滴,表现出自然的美丽。
- 迥出群峰当殿前:孤石突出于群山之中,象征独立和坚韧。
- 雪山灵鹫惭贞坚:灵鹫因孤石的坚强而感到羞愧,表达对高尚品质的赞美。
- 一片孤云长不去:孤云的飘荡象征着自由与孤独。
- 莓苔古色空苍然:苔藓的古老与苍凉,展现出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
修辞手法:
- 比喻:孤石与灵鹫的对比,突出坚贞与高洁。
- 拟人:孤云的长不去,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石:象征坚韧与独立。
- 灵鹫:象征高洁与理想。
- 孤云:象征孤独与自由。
- 莓苔:象征沧桑与历史。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王维
C. 刘长卿
D. 李白
答案:C. 刘长卿 -
诗中提到的“灵鹫”象征什么? A. 自由
B. 高洁与理想
C. 忍耐
D. 强壮
答案:B. 高洁与理想 -
诗中“孤石自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疑惑? A. 孤石的来历
B. 自然的变化
C. 人生的意义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孤石的来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二十三》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刘长卿的这首诗则更强调孤独与坚韧。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选注》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与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