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有感六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5:48:34

志扶颠隮,身陷网罗。

先忧特为此心多。

气吞天际长虹势,手障人间东逝波。

楼上秦曲,军前楚歌。

英雄羽客总消磨。

惟有忠灵永不散,与君携手吊湘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志扶颠隮,身陷网罗。
先忧特为此心多。
气吞天际长虹势,
手障人间东逝波。
楼上秦曲,军前楚歌。
英雄羽客总消磨。
惟有忠灵永不散,
与君携手吊湘娥。

白话文翻译:

我志向虽高,却屡屡遭受挫折,身陷困境如同被网罗困住。
心中忧虑特别多,因此常常心绪不宁。
气势如虹,吞吐天际,仿佛要将长虹一气呵成,
但手却无法阻挡东流的波浪。
楼上传来秦国的曲调,军阵前响起楚国的歌声。
英雄和俊逸之士最终也难逃消磨。
唯有忠诚与灵魂永不散去,
愿与你携手一同悼念湘娥。

注释:

  • 志扶颠隮:志向高远却遭遇挫折。
  • 网罗:比喻困境、束缚。
  • 气吞天际:形容气势磅礴。
  • 长虹:形容壮丽的景象,常用来比喻气势。
  • 东逝波:指东流的江水,象征时间流逝。
  • 楼上秦曲:指楼阁上奏的秦国乐曲。
  • 军前楚歌:指军阵前唱的楚国歌曲,象征悲壮。
  • 忠灵:指忠诚的精神和灵魂。
  • 湘娥:传说中的湘江女神,象征着忠贞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爵,明代诗人,字子明,号乐天,生于明中期。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感受到英雄豪杰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达了对忠诚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踏莎行 有感六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和悲怆情感的诗作。诗中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开篇以“志扶颠隮”引入,暗示尽管抱有高远的志向,但却屡屡遭遇挫折,身陷困境,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悲哀。紧接着,诗人通过“气吞天际长虹势”与“手障人间东逝波”的对比,展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理想的气势如虹,但现实的无奈却如东流的波涛,无法阻挡。

随后,诗人在楼阁上听到秦曲和楚歌,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英雄豪杰之命运的感慨。英雄的豪情壮志最终也难逃消磨,诗人对此深感惋惜。尾联“惟有忠灵永不散,与君携手吊湘娥”更是将主题升华,表达了忠诚与理想的不屈精神,鼓励与友人携手共度艰难时光,共同怀念那些忠贞不屈的灵魂。

这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志扶颠隮: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与遭遇的挫折。
  2. 身陷网罗:形象地描述了自己被困住的状态,暗指生活的困境。
  3. 先忧特为此心多:说明诗人因困境而感到忧虑,心事重重。
  4. 气吞天际长虹势:形容理想的壮丽与气魄,彰显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5. 手障人间东逝波: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无力感。
  6. 楼上秦曲,军前楚歌:历史的回响,代表了英雄豪杰的命运。
  7. 英雄羽客总消磨:感叹英雄最终难逃时光的流逝与消磨。
  8. 惟有忠灵永不散:强调忠诚与理想的持久性。
  9. 与君携手吊湘娥:愿与友人共同怀念忠贞的精神,表达了追求理想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陷网罗”比喻为困境,引发读者的共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气吞天际”与“手障人间”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如“气吞天际”、“长虹势”等,强调理想的强烈与壮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忠诚与精神的不屈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虹:象征壮丽的理想与气势。
  • 东逝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无奈。
  • 秦曲与楚歌:象征历史的回响与英雄的悲歌。
  • 湘娥:象征忠贞的精神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通过哪一句话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感受?

    • A. 志扶颠隮
    • B. 气吞天际长虹势
    • C. 手障人间东逝波
    • D. 与君携手吊湘娥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楼上秦曲,军前楚歌”是指__

  3. 判断题:诗中的“忠灵永不散”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放弃。 (对/错)

答案:

  1. C
  2. 英雄的悲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了思乡之情。
  • 《春望》:杜甫的作品,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踏莎行 有感六首 其四》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李白通过饮酒来宣泄情感,而杨爵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忠诚的呼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鉴赏》
  • 《杨爵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精华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