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天欲吹霜不作难,
连霄也费许多寒。
新装琼甲为蔬甲,
仍化朱栏作玉栏。
白话文翻译:
天要下霜却不觉得困难,
连绵的高空也费了不少寒气。
新装的琼楼宛如蔬菜般薄弱,
依旧将朱红的栏杆变为玉色的栏杆。
注释:
- 霜:指气候变化时形成的霜冻,象征寒冷。
- 连霄:形容高空,意指天际。
- 琼甲:指白色的霜,形如美玉的外表。
- 蔬甲:比喻外表的脆弱,形象化霜的薄弱。
- 朱栏:红色的栏杆,象征温暖和丰盛。
- 玉栏:美丽的玉色栏杆,象征高雅与纯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通过“琼甲”和“玉栏”的意象,表现出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阜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以细腻的观察和自然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霜的描写,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及其对自然景物的影响,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深刻的观察力。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季霜降的景象,诗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以及对生活的哲理思考。首句“天欲吹霜不作难”,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霜降的自然现象。而“连霄也费许多寒”则通过“连霄”这一意象,强调了寒冷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仿佛整个天空都被寒意笼罩。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尤其是“新装琼甲为蔬甲”,通过对霜的比喻,表现出霜的清冷和脆弱。最后一句“仍化朱栏作玉栏”,则是对人造景观的美化,暗示着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寒霜来临时自然界的变化,既有对冬天寒冷的感知,也有对美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欲吹霜不作难”:描绘天空即将降霜的情景,表示自然变化的必然性。
- “连霄也费许多寒”:说明霜降影响深远,寒气笼罩四周。
- “新装琼甲为蔬甲”:将霜比作薄弱的蔬菜外衣,表现其脆弱。
- “仍化朱栏作玉栏”:将红色栏杆比作玉色,暗示美化与自然的融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比作“琼甲”和“蔬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霜的特性。
- 对仗:如“新装琼甲”与“朱栏作玉栏”,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使得作品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霜降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霜:象征寒冷、脆弱的自然现象,代表季节的变化。
- 琼甲:象征美丽而脆弱的外表,暗示事物的短暂。
- 朱栏与玉栏:象征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交融,暗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连霄”指的是哪一部分?
- A. 地面
- B. 高空
- C. 河流
-
诗人用什么来比喻霜的外表?
- A. 玉
- B. 蔬菜
- C. 花瓣
-
诗中提到的“朱栏”代表了什么?
- A. 温暖和丰盛
- B. 寒冷和凋零
- C. 空虚和孤独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从杨万里的《霜》和杜甫的《春望》对比来看,杨万里侧重于描写自然景象的细腻变化,而杜甫则更关注人间的忧患与情感。两者在表达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上各有特点,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