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水村》

时间: 2025-01-06 16:29:28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泊水村
作者: 陆游 〔宋代〕

腰间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
卧闻新雁落寒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腰间的羽箭早已锈蚀,心中对燕然山的铭文却始终未能刻下。即使年老,仍能忍受大漠的孤寂,难道你们却在新亭前流泪?我为国家的报效无畏万死,但两鬓已经斑白,再也无法恢复年轻的容颜。请记住,在江湖泊船的地方,我静静地倾听寒汀上新雁的降落声。

注释:

  • 羽箭:指弓箭,象征武器和壮志。
  • 燕然:燕然山,历史上著名的铭文在此,意指立功立德的愿望。
  • 老子:指年老的自己,表示即使年纪大了也有能耐。
  • 绝大漠:形容广袤的沙漠,代表艰难的环境。
  • 新亭:新亭指的是酒宴之地,流泪暗指对往事的追忆。
  • 万死: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爱国情怀。
  • 双鬓:指两侧的头发,象征年华的流逝。
  • 江湖泊船处:江湖之地,诗人曾经泊船的地方,带有怀旧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生于绍兴,卒于临安,历经战乱与动荡,作品以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思想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夜泊水村》写于诗人晚年,受时局影响,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诗中反映出对过往岁月的反思,对未能实现的壮志的叹息,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夜泊水村》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己生平的反思,深刻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开篇的“腰间羽箭久凋零”便揭示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心情,饱含着对青春与理想流逝的无奈与哀伤。接着“太息燕然未勒铭”,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失落,对燕然山铭文的期待未能实现,成为了心中永远的痛。

接下来的“老子犹堪绝大漠”,展现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不愿屈服于环境的勇气,表现了他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诸君何至泣新亭”,不仅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也流露出对他们情感脆弱的担忧。最后,诗人将自己对国家的奉献与内心的孤独结合在一起,强调了为国捐躯的决心与个人的无奈。“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则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寒雁的降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

整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与独特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腰间羽箭久凋零:象征着年轻时的勇气与激情的消逝。
  2. 太息燕然未勒铭:感慨自己未能在历史上留下功绩。
  3. 老子犹堪绝大漠:即使年老,依然能忍受艰苦环境。
  4. 诸君何至泣新亭:对年轻一代感情脆弱的惋惜。
  5. 一身报国有万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6. 双鬓向人无再青: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
  7. 记取江湖泊船处:怀念过去的时光与经历。
  8. 卧闻新雁落寒汀: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老子”和“诸君”,对比了诗人和年轻人的态度。
  • 象征:羽箭、燕然、寒雁均象征着不同的情感与心境。
  • 排比:整首诗的结构通过排比连贯,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通过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与对年轻一代的期望,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羽箭:象征勇气与理想。
  • 燕然:历史遗留的骄傲与遗憾。
  • 大漠:艰苦的环境与孤独。
  • 新亭:人际交往与感情的脆弱。
  • 寒雁:岁月流逝与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下列哪个意象象征着勇气与理想?

    • A. 新亭
    • B. 羽箭
    • C. 大漠
    • D. 寒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老子犹堪绝大漠”,这里的“老子”指的是_____

  3. 判断题:诗人对年轻一代持积极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自己或诗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陆游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以忧国忧民著称,但陆游更具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