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曲靖》

时间: 2025-01-01 16:23:14

畏垒斯民古自今,趋庭遗迹尚堪寻。

舆人生我归腰堡,酋子思公却例金。

花荫碑亭风习习,月笼黉俎柏森森。

遗书满壁嗟难读,对尔馀黎泪并淫。

意思解释

过曲靖

作者: 庞一夔 〔明代〕

原文展示

畏垒斯民古自今,趋庭遗迹尚堪寻。
舆人生我归腰堡,酋子思公却例金。
花荫碑亭风习习,月笼黉俎柏森森。
遗书满壁嗟难读,对尔馀黎泪并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曲靖一地历史的感慨。自古以来,斯民对于外敌的防御让人畏惧,如今遗留下来的庭院遗迹仍可探寻。舆车行驶将我带回那个腰堡,然而这里的酋长却依旧遵循着金钱的规矩。花荫下的碑亭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明月照在祭坛上,柏树静静伫立。墙壁上遗留的书信难以辨认,我对你们这些余民不禁流下了泪水。

注释

  • 畏垒: 害怕的防御工事。
  • 斯民: 此地的人民。
  • 趋庭: 走近庭院。
  • 遗迹: 遗留下来的痕迹。
  • 舆人生: 乘车归来。
  • 腰堡: 腰部的堡垒。
  • 酋子: 部落首领。
  • 花荫碑亭: 在花影下的碑亭。
  • 黉俎: 祭坛。
  • 泪并淫: 眼泪流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庞一夔,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庞一夔游历曲靖时,表达了对当地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人民生活困境的同情,体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过曲靖》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在游历曲靖的过程中,感受到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沧桑。开头两句通过“畏垒”、“斯民”表现出对古老防御工事的敬畏与对历史的追溯,体现出历史的积淀感。接着,诗人通过“舆人生我归腰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然而“酋子思公却例金”则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被金钱所困的现实。这种对比让全诗更具复杂性,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有对现实的无奈。随后,诗人描绘了花荫碑亭和月光下的祭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历史故事。最后的“遗书满壁嗟难读”则提醒我们,历史的文献虽多,却难以完全读懂,留下的只是一片惆怅与泪水。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复杂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畏垒斯民古自今”揭示了曲靖作为古老防御工事的历史,强调了人们对其的敬畏。
    • 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归来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同时又揭露了酋长对金钱的执着。
    • 第三联运用自然景象,如花荫和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了历史的沉重。
    • 第四联通过“遗书满壁”表达了对历史文献的无奈,流露出对余民的同情。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花荫碑亭”、“月笼黉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表现,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如“风习习”使得自然与人文情怀相融合。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们生活现状的关切,表现出诗人对古代文明的敬畏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畏垒: 代表历史的防御与人民的坚韧。
    • 花荫碑亭: 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月笼黉俎: 表达神秘与宁静,暗示历史的复杂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酋子思公却例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金钱的贪婪
    B. 对文化的尊重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人民的关心

  2. “花荫碑亭风习习”中“风习习”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寒冷
    B. 宁静
    C. 热烈
    D. 忧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诗词对比

  • 庞一夔的《过曲靖》与李白的《静夜思》在表达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但庞一夔更关注现实困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