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溪访角子大师》
时间: 2025-01-04 14:5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溪访角子大师
作者: 释今足 〔明代〕
深隐何尝混鹿群,一湾流水一鬘云。
溪边菜叶谁曾见,屋后瓜畦半自耘。
雨过疏林无虎迹,春回空谷有兰芬。
休将道眼轻尘劫,行见镫王座欲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诗中提到深藏在偏僻之地的隐士,像鹿群一样难以被人群所混淆,溪水流淌,云雾缭绕,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溪边的菜叶和后院的瓜田,似乎无人问津,显示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雨后稀疏的树林里没有老虎的痕迹,春天回到空谷,兰花芬芳四溢,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美好。诗人最后提醒自己,不要轻视尘世的纷扰,暗示对世俗权位的渴求与反思。
注释
- 深隐:深藏,隐居。
- 混鹿群:混在鹿群中,形容隐居的生活。
- 鬘云:云雾缭绕,形容自然美景。
- 菜叶:指溪边的菜叶,象征乡村生活。
- 瓜畦:瓜田,指后院的种植。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虎迹:老虎的踪迹,象征危险。
- 兰芬:兰花的香气,象征美好与生机。
- 道眼:道教的智慧,眼光。
- 尘劫:尘世的纷扰与困扰。
- 镫王座:比喻世俗的权力与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足,明代诗人,以禅宗思想为基础,倡导隐逸生活,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他的作品多描写隐居生活的宁静,体现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借助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与境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自然之美。开篇以“深隐何尝混鹿群”引入,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疏离。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象,流动的溪水与缭绕的云雾,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宁静的画面。诗中的“溪边菜叶”和“屋后瓜畦”,展现了隐士的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
后半部分,诗人以“雨过疏林无虎迹”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的安全与宁静,暗示此地没有外界的威胁。随后的“春回空谷有兰芬”,则是对生命复苏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向往与感悟。最后一句“休将道眼轻尘劫”,似乎在提醒自己,不要轻视世俗的诱惑与纷扰,表露出一丝对权力与地位的渴望与思考。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隐藏着深邃的哲理与内心的挣扎,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憧憬,以及对世俗权位的反思,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深思,体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隐何尝混鹿群:暗示诗人深藏于世,不与世俗混为一谈。
- 一湾流水一鬘云:描绘自然景色,流水与云雾相互辉映,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溪边菜叶谁曾见:表现隐士生活的简单与自给自足,极少有人关注。
- 屋后瓜畦半自耘:说明隐士在后院种植瓜果,体现出一种独立自足的生活方式。
- 雨过疏林无虎迹:雨后树林清幽,没有老虎的踪迹,意指安全宁静。
- 春回空谷有兰芬:春天回归,山谷中兰花盛开,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休将道眼轻尘劫:劝诫自己不要轻视尘世的纷扰,提醒要保持清醒。
- 行见镫王座欲分:暗示对权位的渴望与世俗的诱惑,体现内心的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溪边菜叶”、“屋后瓜畦”,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比喻隐士的生活状态。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雨过疏林无虎迹,春回空谷有兰芬”,通过排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与对世俗纷争的反思。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展现了隐士的独立与自足,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清澈与宁静,暗示隐士的生活状态。
- 菜叶:代表自给自足的生活。
- 兰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复苏。
- 虎迹:象征外界的威胁与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深隐何尝混鹿群”意指: A. 诗人隐居生活的向往
B. 诗人喜爱鹿群
C.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 -
“春回空谷有兰芬”中的“兰芬”象征: A. 财富
B. 美好与生机
C. 问题与困扰 -
诗人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A. 不要轻视世俗的纷扰
B. 要努力追求权位
C. 忘记世俗的烦恼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隐居赋》 by 陶渊明
- 《桃花源记》 by 陶渊明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鹿柴》: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反映了隐士的生活态度。
粗略解读
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但释今足的诗歌更着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对权位的反思,而陶渊明则呈现出一种更为洒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