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山有雪未全融,蓓蕾梢头茁小红。也欲索花同一笑,苍颜羞涩见春风。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山上还有积雪没有完全融化,梅花的花蕾在枝头初露小红。我也想像别人一样去赏花,但面对春风,我这苍老的面容感到羞涩。
注释:
- 四山:指四周的山。
- 蓓蕾:花蕾,未开放的花。
- 梢头:树枝的顶端。
- 茁小红:初露的小红点,指梅花初开的样子。
- 索花:赏花。
- 苍颜:苍老的面容。
- 羞涩:害羞,不好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山间积雪未融,梅花初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自己老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冬末春初,诗人游历郊外时,见到梅花初绽,触景生情,感慨时光流逝,自己已老,故作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通过“四山有雪未全融”和“蓓蕾梢头茁小红”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诗人用“也欲索花同一笑”表达了自己想要像年轻人一样赏花的愿望,但“苍颜羞涩见春风”则透露出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羞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山有雪未全融”:描绘了四周山上的积雪还未完全融化的景象,营造出冬末春初的氛围。
- “蓓蕾梢头茁小红”:通过“蓓蕾”和“茁小红”描绘了梅花初绽的情景,生动形象。
- “也欲索花同一笑”:表达了诗人想要赏花的愿望,但这里的“同一笑”暗示了诗人希望像年轻人一样无忧无虑。
- “苍颜羞涩见春风”: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春风时的羞涩和无奈,透露出对自己老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苍颜羞涩见春风”中的“羞涩”赋予了苍老的面容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比:通过“四山有雪未全融”和“蓓蕾梢头茁小红”的对比,突出了冬春交替时节的景象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末春初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羞涩。诗中的梅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诗人的感慨则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四山”、“雪”、“蓓蕾”、“梢头”、“小红”、“春风”。
- 详细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成了冬末春初的景象,其中“雪”和“蓓蕾”分别代表了冬天的残留和春天的初现,“小红”则具体描绘了梅花初绽的颜色,“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蓓蕾梢头茁小红”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春天的花朵 B. 冬天的梅花 C. 秋天的果实 D. 夏天的荷花
-
诗人为什么感到“羞涩”? A. 因为年纪大了 B. 因为天气寒冷 C. 因为心情不好 D. 因为景色不美
-
诗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丰收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咏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炎的《郊外见梅再用前韵三首》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王炎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王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