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游山海关老龙头有感》
时间: 2025-01-01 14:1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游山海关老龙头有感
作者:朱帆 〔近代〕
千古江山,知多少烽烟岁月。
三万里长城屹立,依然胡羯。
飞将无功徒赍恨,靖康有耻何曾雪。
听天风怒捲海潮来,声崩裂。
流不断,匈奴血。
埋不尽,中原骨。
纵榆关铁铸,也当摧折。
雁掠渔舟蓝海远,鹰穿云影苍穹没。
剩波涛伴我醉时吟,襟怀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到,千年来的江山经历了多少战火和岁月的洗礼。长城屹立,依然面临外敌的威胁。历史上飞将军的无功和靖康之耻使人心怀怨恨,未能洗清耻辱。听着怒风卷起的海潮声,仿佛在回响着战争的悲鸣。流淌不息的是匈奴的血,埋藏不尽的是中原的骨骸。即便是坚固的榆关,也可能被摧毁。眼前的雁群掠过渔舟,苍鹰在云影中消失,只有滔滔海浪陪伴我醉吟,心怀开阔。
注释
- 烽烟岁月:指战乱的年代,烽火连天。
- 胡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暗指敌人。
- 飞将:指李广,传说中的名将,象征无能为力的英雄。
- 靖康:指靖康之耻,北宋时期的历史事件,标志着金朝对宋的侵略和俘获。
- 榆关:古代重要关口,这里象征着防御和抵御外敌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帆,近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其诗风豪放,常用历史典故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游览山海关老龙头时,作者面对壮阔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表述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兼具壮阔的历史视野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开头以“千古江山”引入,瞬间拉开了悠久历史的帷幕,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接着,诗人通过长城的坚固与胡羯的威胁,展现了外敌入侵的紧迫感,历史的重压让人倍感沉重。飞将无功和靖康之耻的提及,让人想到历史上那些被遗忘的英雄与屈辱的过去,情感更加激荡。
“听天风怒捲海潮来,声崩裂”一句,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将读者带入到波涛汹涌的场景中,仿佛在预示着战争的来临。诗中提到的“匈奴血”与“中原骨”,更是将历史的悲惨深深烙印在心灵之中,展现了民族的苦难与牺牲。
最后,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一种超然的坦荡,“剩波涛伴我醉时吟,襟怀阔”,在醉吟中,诗人似乎找到了对历史的释然与对未来的希望,胸怀开阔,展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充满了力量和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古江山,知多少烽烟岁月。
- 这句开篇即引入历史,感叹国家历史的动荡与变迁。
-
三万里长城屹立,依然胡羯。
- 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抵抗精神,但外敌的威胁依然存在。
-
飞将无功徒赍恨,靖康有耻何曾雪。
- 这里提到历史英雄的无能为力和国家的屈辱,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与愤懑。
-
听天风怒捲海潮来,声崩裂。
- 自然力量的描绘和战争的隐喻结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
流不断,匈奴血。埋不尽,中原骨。
- 历史的悲惨与民族的血泪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民族的痛苦与牺牲。
-
纵榆关铁铸,也当摧折。
- 即便是坚固的防线也难以抵挡外敌的进攻,感慨历史的无常。
-
雁掠渔舟蓝海远,鹰穿云影苍穹没。
- 自然景象的描写,给人一种辽阔而孤独的感觉。
-
剩波涛伴我醉时吟,襟怀阔。
- 最后的总结,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与对历史的释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雁掠渔舟”和“鹰穿云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苦难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夸张:如“声崩裂”,强调了历史的震撼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顾历史,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未来的希望,强调了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城:象征防御和民族精神。
- 飞将:代表历史英雄的无奈与屈辱。
- 海潮:自然的力量与战争的隐喻。
- 波涛:象征历史的持续与无尽的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靖康”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北宋灭亡
- B. 南宋建立
- C. 明朝建立
- D. 清朝建立
-
“千古江山”中的“江山”指代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国家和民族
- C. 个人情感
- D. 历史人物
-
诗中提到的“飞将”代表了什么?
- A. 一位成功的将军
- B. 失去的英雄
- C. 未来的希望
- D. 外敌的威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浪淘沙》 - 李白
诗词对比
- 《满江红》(朱帆)与《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但朱帆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民族命运,而张若虚则强调了自然的美与人情的柔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