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海棠
西蜀佳人巧欲言,
红酣犹带醉时魂。
子规叫断黄昏后,
却忆乡情染露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来自西蜀的美丽女子,她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因醉意未消,言语变得含糊。黄昏时,子规鸟的叫声打断了她的思绪,使她在醉酒中不禁想起故乡,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露水凝结成痕迹,象征着她内心的感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巧欲言:似乎想说些什么,形容她的言语欲出。
- 红酣:形容醉酒的状态,脸色红润。
- 子规:一种鸟,叫声悲鸣,常与思乡之情相关。
- 黄昏:日落时分,通常象征着伤感的时刻。
- 乡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染露痕:露水在草叶上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情感的表达。
典故解析
- 子规: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思乡或离别之情,因为它的叫声悲凉,令人联想到离别和思念。
- 诗中提到的“红酣”与“醉时魂”,也与中国古典文化中对饮酒后情感宣泄的传统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其诗风格细腻,常以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擅长描绘人间冷暖与离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情感深邃之时。作者通过对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美丽女子的细腻描写。
诗歌鉴赏
《蜀海棠》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细腻的笔触中将情感与自然巧妙结合。开头两句描绘了西蜀佳人的美丽与醉意,给人一种轻盈而又迷离的感觉。她的“巧欲言”暗示着她内心的情感涌动,却因醉酒而未能言说,令人遐想。接下来的“子规叫断黄昏后”,子规的悲鸣打断了这份醉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最后一句“却忆乡情染露痕”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露水的痕迹不仅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隐喻了她内心的柔情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故乡无尽的怀念,显示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蜀佳人巧欲言:描绘了一个来自西蜀的美女,她似乎想要表达什么,展现出一种含蓄的美感。
- 红酣犹带醉时魂:她因饮酒而脸色红润,仍带着醉意,形象生动。
- 子规叫断黄昏后:子规的叫声在黄昏时分响起,带来一种悲凉的氛围。
- 却忆乡情染露痕:在这样的氛围中,她不禁想起故乡,露水的痕迹象征着她心中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醉时魂”隐喻情感的迷离。
- 拟人:子规的叫声被赋予了情感,成为思乡的象征。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人:象征美好与爱情。
- 子规:象征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 露痕:象征柔情与思念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蜀佳人”指的是:
A. 一位著名的歌唱家
B. 来自西蜀的美丽女子
C. 一位历史人物
D. 一位诗人 -
“子规叫断”中的“子规”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饮品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和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亲人的思念与无奈。
诗词对比
- 曹彦约的《蜀海棠》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人情的细腻,但曹的情感更显内敛,李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