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1 11:41:45

引出秋光满苑诗,露葵霜菊恰宜时。

清余半璧尤堪惜,碎泼凉珠竟未知。

天不管,自成痴,恍同仙侣坐瑶池。

碧桃开过青春界,一任西风笑丑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歌名称: 鹧鸪天
作者: 熊东遨 〔当代〕

引出秋光满苑诗,露葵霜菊恰宜时。
清余半璧尤堪惜,碎泼凉珠竟未知。
天不管,自成痴,恍同仙侣坐瑶池。
碧桃开过青春界,一任西风笑丑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以秋天的光景为引子,描绘了露水中的葵花与霜中的菊花,正是最适合的时节。诗人惋惜那半块清澈的明月,似乎连那洒落的凉珠也无从知晓。天公并不在意,诗人自己却沉醉其中,仿佛与仙人伴坐在瑶池之上。那碧桃花已经过了青春的年华,任凭西风嘲笑那丑陋的枝干。

注释

  • 引出: 引发、提起。
  • 秋光满苑: 秋天的光辉洒满了园子。
  • 露葵霜菊: 指早晨的露水中的葵花和霜打过的菊花,形容秋天的美景。
  • 清余半璧: 剩余的月光如同半块明月。
  • 碎泼凉珠: 形容露水像凉珠一样洒落。
  • 仙侣: 仙人伴侣。
  • 瑶池: 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碧桃: 指桃花,象征青春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东遨,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其作品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思考和自然的描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秋季,诗人借助秋天的景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开头两句清晰地描绘了秋日的美丽,露水与霜霭交织,带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凉意的感觉。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借助“清余半璧”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那半块明月似乎象征着逝去的青春与时光。整个诗篇中,诗人以“天不管,自成痴”来表现一种超然的态度,这种沉醉与痴迷,恰恰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富有层次,尤其是“瑶池”这一典故的运用,增添了诗意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最后一联以“碧桃开过青春界”收尾,意在揭示生命的无常与美丽的短暂,西风的嘲笑则更为诗人内心的感慨增添了一层厚度。这首诗不仅是对秋天的描写,更是对生命、青春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蕴含着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引出秋光满苑诗:通过引入秋天的光景,诗人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2. 露葵霜菊恰宜时:描绘了秋天的植物,展现出一种宜人的景象。
  3. 清余半璧尤堪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尤其是那残留的月光。
  4. 碎泼凉珠竟未知:形象地描绘了露水的清凉,却又显得有些孤独。
  5. 天不管,自成痴: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漠然,诗人沉醉于自己的情感之中。
  6. 恍同仙侣坐瑶池:通过仙侣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的氛围。
  7. 碧桃开过青春界:象征着青春的逝去,暗示生命的流逝。
  8. 一任西风笑丑枝:展现一种消极接受的态度,意味着对美的无奈和对丑的自嘲。

修辞手法

  • 比喻: “清余半璧”比喻明月,生动形象。
  • 对仗: 前后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西风被赋予了笑的动作,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体现出一种人生哲思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 象征着生命的成熟与收获。
  • 露葵、霜菊: 代表秋天的植物,象征坚韧和美丽。
  • 半璧: 代表明月,象征美好和青春的短暂。
  • 瑶池: 代表理想中的境地,象征着超然和宁静。
  • 碧桃: 代表青春和美丽,暗示未来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天不管,自成痴”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
    B. 愉悦
    C. 迷茫
    D. 放纵

  3.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着什么? A. 现实
    B. 理想境界
    C. 乡愁
    D. 灾难

答案

  1. C. 秋天
  2. A. 无奈
  3. B. 理想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秋夕》与本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秋夕》更侧重于孤独感,而《鹧鸪天》则强调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生命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