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4 07:32:15

恰喜高秋爽气新。

却愁秋月解伤神。

酒阑二十年前事,梦醒三千里外身。

枫叶岸,菊花津。

且须勤买阿宁春。

帐头傀儡元来假,枕上邯郸岂是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杨慎 〔明代〕

恰喜高秋爽气新。
却愁秋月解伤神。
酒阑二十年前事,
梦醒三千里外身。
枫叶岸,菊花津。
且须勤买阿宁春。
帐头傀儡元来假,
枕上邯郸岂是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篇令人欣喜,正值高秋,气候清新。可我却因秋月的清冷而心伤。酒过三巡,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往事,梦醒时却发现自己身在千里之外。枫叶在岸边飘落,菊花在渡口盛开。为了安慰自己,还是应当多买些阿宁春酒。帐篷里的傀儡本是虚假的,枕头下的邯郸梦又岂是真实的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恰喜:正好高兴。
  • 爽气:清新的空气。
  • :指酒宴结束。
  • 阿宁春:一种酒名,取其“安宁、愉悦”之意。
  • 傀儡:比喻虚幻的事物。
  • 邯郸:古地名,常用来指代虚幻的梦境。

典故解析

  • 邯郸梦:源自《庄子》,形容梦境与现实的迷离,表达对真实与虚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季子,号升庵,明代著名诗人、词人、学者。他在政治上有过较为坎坷的经历,但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尤以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明代高秋时节,正值作者人生多舛之际,反映了他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鹧鸪天》以高秋的季节为背景,勾勒出一幅清新而略显哀愁的图景。诗人通过对秋月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伤感与思绪。尤其是“酒阑二十年前事,梦醒三千里外身”的诗句,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对往昔的深切怀念。这里的“酒阑”不仅是酒宴的结束,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令人不禁思索自己在时光中所经历的事。

诗中描绘的枫叶与菊花,既是秋天的象征,也隐喻着生命的无常与美丽。通过“且须勤买阿宁春”,诗人试图用酒来麻醉自己的痛苦,实际上却也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孤独。结尾“帐头傀儡元来假,枕上邯郸岂是真”则强调了梦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出一种对虚幻的感慨与对真实的渴望。

整首词风格沉郁,既有秋日的清新,又有内心的惆怅,体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恰喜高秋爽气新:描绘秋天的美好,气候清新,令人高兴。
  2. 却愁秋月解伤神:对比之下,秋月使人感到忧伤,心情沉重。
  3. 酒阑二十年前事:酒宴结束,忆起过去的事,时光流逝令人感慨。
  4. 梦醒三千里外身:梦醒时发现自己远离故乡,内心孤独。
  5. 枫叶岸,菊花津:秋天的景象,枫叶与菊花相映成趣。
  6. 且须勤买阿宁春:渴望通过饮酒来寻求内心的安慰。
  7. 帐头傀儡元来假:帐篷中的傀儡象征虚幻的事物。
  8. 枕上邯郸岂是真:梦中的邯郸并不是真实的,强调梦与现实的区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枫叶岸,菊花津”,形成和谐美感。
  • 比喻:将傀儡和梦境比拟为虚幻,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美景与内心的伤感,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梦与现实的关系,反映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忧伤、孤独。
  • 枫叶:象征生命的短暂与变幻。
  • 菊花:代表高洁与坚韧,寓意奋发向上。
  • :象征逃避与麻醉,用以释怀内心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阿宁春”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一种酒
    C. 一种花
    D. 一种乐器

  2. “酒阑二十年前事”中“酒阑”意指什么? A. 酒宴结束
    B. 酒还未开始
    C. 酒太多了
    D. 酒的种类

  3. 诗中提到的“邯郸梦”最主要用来表达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现实与梦境的关系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杨慎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杨慎更倾向于哲思,李清照则更显柔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杨慎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