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偕兵宪周狮峰同年谯湫宾山游 其一》

时间: 2025-01-20 00:45:21

淡淡秋容点葛衣,追游不负此佳期。

云移石洞萝阴合,风静寒江树影微。

掷甲山留终古恨,磨旗人忆往时悲。

兴亡自是寻常事,漫向樽前索旧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淡秋容点葛衣,
追游不负此佳期。
云移石洞萝阴合,
风静寒江树影微。
掷甲山留终古恨,
磨旗人忆往时悲。
兴亡自是寻常事,
漫向樽前索旧题。

白话文翻译:

淡淡的秋天的景色映衬着我的葛衣,
游玩时光不辜负这美好的时节。
云彩移动,石洞里的藤萝阴影相交,
风静静地吹拂,寒江边树影微弱。
扔掉铠甲的山上留着永远的遗恨,
磨旗的人回忆起往日的悲伤。
兴亡本是寻常之事,
不如在酒樽前寻求旧日的诗题。

注释:

  • 葛衣:葛布制成的衣服,典型的秋季衣物,象征清寒。
  • 佳期:美好的时光,特指秋天的游玩时光。
  • 石洞:指山间的洞穴,常见于山水诗中。
  • 掷甲:指放下武器,象征放下过去的战斗。
  • 磨旗:指磨砺旗帜,象征回忆往日的荣耀与悲痛。
  • 兴亡:指国家或个人的兴起与衰亡,是历史常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彦,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及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和友人一同游玩,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往昔历史的感慨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色为切入点,从而引发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思。开篇描写了秋天的淡雅,通过“淡淡秋容点葛衣”的意象,勾勒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秋日氛围,传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接着,诗人进一步描写自然景色,云朵在天空中移动,石洞里的藤萝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山水画面。

然而,随着诗歌的深入,情感的基调逐渐转向沉重。诗人提到“掷甲山留终古恨”,使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遗憾,表明了对历史兴亡的无奈与悲伤。此外,诗人的情感在“磨旗人忆往时悲”中愈加浓烈,回忆的痛楚与无奈交织,仿佛在叹息历史的悲剧。

最后,诗人将个人的感慨与历史的变化联系起来,提出“兴亡自是寻常事”,表明对历史轮回的淡然态度,然而又在“漫向樽前索旧题”中掺杂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整首诗在自然美和历史感之间游走,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情感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淡淡秋容点葛衣:描绘秋天的气息,轻柔的秋色映衬着身上的衣服,体现出一种淡雅。
  2. 追游不负此佳期:表达了对这美好时光的珍惜,强调游玩时光的快乐。
  3. 云移石洞萝阴合:描绘自然景色,云彩的移动与石洞中的阴影交织,展现出一种和谐美。
  4. 风静寒江树影微:风静止,江面寒冷,树影淡淡,营造出静谧的秋日景象。
  5. 掷甲山留终古恨:提到历史的遗恨,象征着放下武器后对往事的追忆与哀伤。
  6. 磨旗人忆往时悲:磨旗的人回忆起过去的战斗与悲痛,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7. 兴亡自是寻常事:历史的兴衰是常态,表明对历史变迁的接受态度。
  8. 漫向樽前索旧题:在酒樽前寻求过去的诗题,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淡淡秋容”比喻秋天的宁静与优雅。
  • 对仗:如“掷甲山留终古恨,磨旗人忆往时悲”,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美景,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人生命运的无常与历史的变迁,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回忆的珍视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容:象征着宁静与清冷的季节,寓意着生命的变化。
  • 葛衣:代表朴素与清新,表达了诗人的淡泊明志。
  • 石洞与萝阴:自然景观的象征,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 寒江:象征着孤独与冷漠,反映出历史的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掷甲”指代什么? A. 放下武器
    B. 打猎
    C. 旅行
    答案:A

  2. “兴亡自是寻常事”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历史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憧憬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A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哪个季节的?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李白《将进酒》: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体现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偏向豪放,何彦则显得更为沉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何彦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