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即事》

时间: 2025-01-01 22:44:57

四面青山合,中藏小隐家。

谋栽陶令秫,学种邵侯瓜。

笋长多添竹,荷高渐有花。

林泉宜寂静,鼓吹厌鸣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閒居即事 王炎 〔宋代〕

四面青山合,中藏小隐家。 谋栽陶令秫,学种邵侯瓜。 笋长多添竹,荷高渐有花。 林泉宜寂静,鼓吹厌鸣蛙。

白话文翻译:

四周被青山环绕,中间藏着一个小小的隐居之家。 计划种植陶渊明那样的秫米,学习邵平种瓜的技术。 竹笋长出,竹林更加茂密,荷花渐渐开放。 林泉之间适宜寂静,但讨厌蛙鸣的喧嚣。

注释:

  • 陶令秫:指陶渊明种植的秫米,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隐士和诗人,以种植秫米著称。
  • 邵侯瓜:指邵平种瓜,邵平是西汉时期的隐士,以种瓜闻名。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常用来形容隐居的环境。
  • 鼓吹:原指乐器演奏,这里比喻蛙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崇尚隐逸生活,追求自然与宁静。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日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王炎在隐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在宋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选择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环境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四面青山合,中藏小隐家”描绘了一个被青山环抱的隐居之地,给人一种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感觉。“谋栽陶令秫,学种邵侯瓜”则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种植来体验古人的隐逸生活。“笋长多添竹,荷高渐有花”进一步以自然景物的生长变化来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最后,“林泉宜寂静,鼓吹厌鸣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但也透露出对蛙鸣的厌烦,这种矛盾情感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四面青山合,中藏小隐家”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环境,青山环绕,隐居之家藏于其中,给人一种宁静和隐秘的感觉。
  • 第二句“谋栽陶令秫,学种邵侯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通过种植来体验古人的隐逸生活。
  • 第三句“笋长多添竹,荷高渐有花”以自然景物的生长变化来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 第四句“林泉宜寂静,鼓吹厌鸣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但也透露出对蛙鸣的厌烦,这种矛盾情感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谋栽陶令秫,学种邵侯瓜”中,诗人通过比喻自己种植的作物与古代隐士的作物相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拟人:“笋长多添竹,荷高渐有花”中,诗人将竹笋和荷花的生长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和动态。
  • 对仗:“林泉宜寂静,鼓吹厌鸣蛙”中,“林泉”与“鼓吹”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隐居地的自然环境和诗人的日常生活,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宁静和隐秘。
  • 竹笋和荷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 蛙鸣:虽然象征着自然的喧嚣,但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令秫”和“邵侯瓜”分别指的是什么? A. 陶渊明种植的秫米和邵平种瓜 B. 陶渊明种瓜和邵平种植的秫米 C. 陶渊明和邵平的隐居生活 D. 陶渊明和邵平的诗歌作品

  2. 诗中“林泉宜寂静,鼓吹厌鸣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蛙鸣的厌烦 B. 对自然环境的厌烦和对蛙鸣的喜爱 C. 对自然环境和蛙鸣的喜爱 D. 对自然环境和蛙鸣的厌烦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 邵平的《种瓜》:描述了邵平种瓜的情景,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自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环境,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静谧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虽然也描绘了自然景物,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了解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诗歌风格。
  • 《邵平诗集》:收录了邵平的诗作,可以了解邵平的隐逸生活和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