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
时间: 2025-01-08 02:4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蔡外有馀地,登临作此亭。
心如乔木古,眼共远山清。
社酒谁同醉,村歌自可听。
有时来夜坐,收拾读书萤。
白话文翻译:
在蔡外还有一些空旷的地方,我登高而建起这座亭子。
我的心如同那古老的乔木,眼前的远山也显得清晰宁静。
在这里,谁能和我共同饮酒作乐,村里的歌声此时也能听见。
有时我会在夜晚来此,点燃萤火虫的光芒来读书。
注释:
- 蔡外:指蔡河以外的地方,象征着开阔的视野。
- 余地:空闲的地方。
- 登临:登上高处,俯瞰周围的景色。
- 乔木古:形容心境如同古老的高大树木,稳重而深厚。
- 社酒:指村社的酒,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时饮用。
- 村歌:村庄里的民歌,表达当地人的生活情感。
- 夜坐:夜晚坐在亭中,静静思考或阅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景昭,号复古,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追求清新、淡雅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戴复古在小山上建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亭子的建立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体现了他追求宁静和知识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小山上建亭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开篇的“蔡外有馀地”引入了广阔的自然景观,似乎在召唤读者一同登高望远。接着,诗人用“心如乔木古”来表现他内心的稳重和深厚,强调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中提到的“社酒”和“村歌”,使得亭子的环境更加生动,诗人似乎在对话中寻找同伴,或是在享受独处的乐趣。最后一句提到夜晚的阅读,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自然中思考的场景,也传达了诗人那份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蔡外有馀地:指在蔡河以外有开阔的土地,展现了广阔的自然背景。
- 登临作此亭:描述诗人登高并建亭,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思考。
- 心如乔木古:比喻诗人内心的稳重与深厚,像古老的乔木一样扎根于大地。
- 眼共远山清:眼前的远山是清晰的,寓意诗人心境的明朗。
- 社酒谁同醉:表达对友人共饮的渴望,反映了一种孤独感。
- 村歌自可听:提到村庄的歌声,使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 有时来夜坐:描绘夜晚独自坐在亭中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独立与宁静。
- 收拾读书萤:指在夜间照亮书本的萤火虫,象征着求知的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心如乔木古”将心灵比作古老的树木,表现内心的厚重。
- 对仗:如“心如乔木古,眼共远山清”,对称优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亭子的建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体现了淡泊明志、追求知识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远山:代表自然的宽广与诗人的心境。
- 社酒:寓意人际间的欢聚与乡土情怀。
- 村歌:体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人情味。
- 萤火虫:象征知识的追求与夜晚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社酒”指的是什么?
- A. 村社的酒
- B. 商业酒
- C. 酒庄的酒
-
诗人心境的比喻是哪个?
- A. 心如小草
- B. 心如乔木古
- C. 心如流水
-
诗中的“夜坐”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欢乐
- C. 忧伤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更强调了隐逸的生活方式。
- 王维《鹿柴》:在山水中描绘出一种清幽与宁静,反映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两首诗均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风格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比较和学习。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戴复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