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时间: 2024-12-29 16:49:19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白话文翻译

今我将要去天台山,临别之际,特意向李主簿告别。
你依然栖息在枳棘树中,而我又怎能把瓜藤系住呢?
想到离别正值夏天的开始,漂泊在外,指向那炎热的地方。
江海并非没有游乐的地方,但田园却失去了归宿的计划。
我已在早晨时分出发,渔港也在夜晚中渡过。
随波逐流,任船桨划行。
故乡的树林已经遥远,树木相互遮荫。
羽人正居住在丹丘山,我也将从此离去。

注释

  • 枳棘:一种植物,象征艰苦的环境。
  • 匏瓜:指葫芦,寓意自由,无法拘束。
  • 念离:思念离别。
  • 炎裔:炎热的地方。
  • 江海:这里象征着远游。
  • 田园失归计:失去回归田园的计划与希望。
  • 定山:指定山,表明出发的地方。
  • 渔浦:指渔港,寓意归途。
  • 泛泛随波澜:随波逐流,表达无奈。
  • 羽人:指神仙,居住在山中,象征理想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号浩然,生于湖北,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作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人文内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孟浩然准备前往天台山之际,正值夏季,表露出他对故乡、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于未来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孟浩然对人生流转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流露。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诗人将自己即将踏上的旅途与对故乡的眷恋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中“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一句,表现了他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自己无法停留的无奈。接下来的句子,诗人反思了人生的轨迹,江海虽美,却无归路,田园的失去让人感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的意象层次分明,既有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特别是最后两句“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一丝惆怅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枳棘君尚栖:对友人的问候,表明朋友还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
  2. 匏瓜吾岂系:表达自己无法停留,无法束缚友人。
  3. 念离当夏首:在夏天的开始,充满了对离别的惋惜。
  4. 漂泊指炎裔:漂泊在外,向往炎热的地方。
  5. 江海非堕游:江海并非没有游乐,但却无法归家。
  6. 田园失归计:对田园的怀念,失去归宿的苦闷。
  7. 定山既早发:早晨出发,定山的方向。
  8. 渔浦亦宵济:夜晚的渔港,象征着归家的渴望。
  9. 泛泛随波澜:随波逐流,显得无奈与无助。
  10. 行行任舻枻:任船桨划行,象征放任的心态。
  11. 故林日已远:故乡的树林已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12. 群木坐成翳:树林的遮蔽,象征着无法回归的现实。
  13. 羽人在丹丘:羽人寓意理想与超脱的生活。
  14. 吾亦从此逝:自己也将离去,表露了无奈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人”象征理想与超脱的生活。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多用自然景物如山水、树林等,构建出丰富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朋友的关怀以及对未来旅途的无奈与哲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由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枳棘:象征艰苦与挣扎。
  2. 匏瓜:象征自由与无法束缚。
  3. 江海:象征远行与游乐。
  4. 田园:象征归宿与安宁。
  5. 羽人:象征理想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孟浩然
    • C.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羽人”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理想与超脱
    • C. 自然
  3. “江海非堕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游玩的期待
    • B. 对归家的失落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田园诗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但孟浩然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倾向于哲理的深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对比研究》
  • 《孟浩然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