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鲜碧缘坡古径深,
夜窗风雨作龙吟。
自从八叶传芳后,
数到孙枝玉满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竹林场景,青翠的竹子沿着坡道生长,古老的小路深邃而静谧。夜晚的雨声通过窗户传来,犹如龙吟一般。自从八叶竹传承下来的名声之后,数不清的孙枝如同玉石般在林间繁茂生长。
注释
- 鲜碧:鲜绿而明亮的竹子。
- 古径:古老的小路。
- 夜窗:夜晚的窗户。
- 风雨:指风雨交加的天气。
- 龙吟:形容声音悠扬动听,如龙吟般的声音。
- 八叶:指的是一种竹子的品种,因其叶片形态而得名。
- 孙枝:指的是竹子的后代,象征竹子的繁衍生息。
- 玉满林:比喻竹子繁茂,犹如玉石满林,形容其美丽和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北宋时期),字子成,号澄江,生于今浙江地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为题材,风格清新俊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和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赏竹风气盛行的时期,竹子不仅是文人雅士的爱好,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诗中描绘竹林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及其文化内涵的热爱。
诗歌鉴赏
《题萧氏竹坡》是一首描绘竹林美景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竹子文化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鲜碧缘坡古径深”,以清新明亮的色彩描写了竹林的生机,古老的小路则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夜窗风雨作龙吟”,则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风雨的声音与龙吟相提并论,传达了自然的神秘与动听,这种音响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两句“自从八叶传芳后,数到孙枝玉满林”,不仅展现了竹子的繁茂生长,也隐含着对竹子文化传承的感慨。八叶竹作为名贵的竹种,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孙枝的繁茂则暗示着后继有人,生生不息。这种对竹子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竹子文化的推崇,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鲜碧缘坡古径深:描绘了竹子沿坡而生,形成了生动的青翠景象,古老的小路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 夜窗风雨作龙吟:描绘夜晚窗外的风雨声,形容其如龙吟般动听,表达了自然声音的美妙。
- 自从八叶传芳后:提到八叶竹的名声传承,强调竹子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数到孙枝玉满林:形容竹子后代繁茂,象征着文化的延续与繁荣。
修辞手法
- 拟人:例如“夜窗风雨作龙吟”,将风雨描绘成一种有生命的声音。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的意象和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美感和节奏感。
- 比喻:如“玉满林”,将竹子比作珍贵的玉石,强调其美丽和价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竹子及其文化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延续的感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诗人将竹林的美丽与文化的传承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代表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 坡:地理位置,象征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延续。
- 古径:历史的象征,代表着文化的传承。
- 龙吟:神秘而优美的声音,体现了自然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史弥宁
C. 李白
D. 白居易 -
“夜窗风雨作龙吟”中“龙吟”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竹子的形态
B. 风雨的声音
C. 诗人的情感
D. 夜晚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八叶”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竹子
C. 一种树
D. 一种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郑板桥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竹石》: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题萧氏竹坡》则更注重竹子的文化内涵。
- 《静夜思》: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乡愁的情感,与《题萧氏竹坡》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和意象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