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穿山深径如行巷,拱道乔枝欲化龙。
开辟从来年代远,不知过尽几人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穿山的幽深小径,像是行走在小巷里,拱形的道路上树木高耸,似乎要化作龙的形态。开辟这条道路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走过这里。
注释:
- 穿山:穿过山岭,形容道路崎岖。
- 深径:幽深的小路,这里指小道。
- 行巷:像是在小巷中行走,体现道路的狭窄。
- 拱道:拱形的道路,树木的枝叶形成的拱形通道。
- 乔枝:高大的树枝,象征着生命力。
- 欲化龙:想要化成龙,形象化地表达树木的挺拔和力量。
- 开辟:开拓、开设。
- 年代远:时间久远,表示这条路的历史。
- 不知过尽几人踪:不知道走过这里的人有多少,体现了道路的悠久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吕,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珍视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小路的描绘,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哲思。
诗歌鉴赏:
《南康道上》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的诗作,诗人在描绘一条山间小路时,透过简练的语言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自然之美。首句“穿山深径如行巷”,以“穿山”构建起行走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觉。接下来的“拱道乔枝欲化龙”,则将树木与龙的形象结合,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生机,象征着对生命的赞美与尊重。
诗中通过“开辟从来年代远”的叙述,触及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令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无情与沧桑,进而引发对过往行者的思考,令人不禁想象那些曾走过这条道路的人们。最后一句“不知过尽几人踪”则以一种淡淡的惆怅和哲理感,回响在诗人的内心,似乎在探讨人类与自然、历史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显得深邃而富有哲理。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外表下,蕴含着对人生和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穿山深径如行巷:表达了小路的幽深与曲折,仿佛走在小巷中,给人一种亲切感。
- 拱道乔枝欲化龙:描绘了树木高耸,宛如龙的形态,暗喻自然之伟大。
- 开辟从来年代远:说明这条路的历史悠久,暗示人类活动的延续。
- 不知过尽几人踪:反思历史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感叹行者的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欲化龙”将树木比作龙,体现了生机与力量。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独立。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和不变。
- 小径:代表着人生的道路,曲折而富有挑战。
- 乔枝:象征生命的力量与生机。
- 龙:象征着力量与尊贵,暗含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穿山深径如行巷”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A. 幽深的小路
- B. 宽广的平原
- C. 高耸的山峰
-
“欲化龙”中的“龙”象征什么?
- A. 水
- B. 力量与生机
- C. 时间
-
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无所谓
- C. 反思与感慨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和谐;而李吕的《南康道上》则更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李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