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秋思
作者:丘浚 〔明代〕
云散岭头光,
叶落山形瘦。
目断遥空雁不来,
正是悲秋候。
雨点水痕圆,
风蹙波文皱。
顾影徘徊落小池,
顿觉人非旧。
白话文翻译
云雾散去,山岭上洒下阳光,
树叶纷纷落下,山的轮廓显得瘦削。
我目光所及,遥远的天空中大雁不再飞来,
正是让我感到悲伤的秋天时节。
雨滴在水面上留下圆圆的痕迹,
风吹过,水波荡漾,表面皱褶。
我在小池边踱步,目光停留在自己的影子,
顿时感到自己已不再是从前的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散:云雾散去。
- 岭头光:山岭上照射的阳光。
- 目断:目光所及,目光断绝。
- 悲秋候:悲伤的秋天气候。
- 水痕圆:水面上雨点落下形成的圆形痕迹。
- 蹙:皱缩,收紧。
- 顾影:回头看自己的影子。
- 非旧:不是以前的自己。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典故较少,主要是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浚(约1580-1640),字宗尧,号守约,明代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反映人生感悟与自然景象,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卜算子 秋思》创作于明末动荡时期,社会动乱导致人们心中充满惆怅和无奈。诗人通过秋天的景象,引发对过往岁月的思索,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 秋思》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深沉的秋思。诗的开头“云散岭头光,叶落山形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冷、萧瑟的感觉。随着“目断遥空雁不来,正是悲秋候”的句子,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感受到秋天的孤寂与伤感。雁阵不飞,意味着亲友的离去,正是这种缺失让人倍感悲凉。
接下来的“雨点水痕圆,风蹙波文皱”,通过细腻的雨水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雨滴在水面上留下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最后两句“顾影徘徊落小池,顿觉人非旧”则是情感的升华,通过对自身影子的凝视,感受到时间的变迁与自我的变化,表现了深深的惆怅和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展现了秋天的悲伤之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散岭头光:描绘初秋的清晨,云雾散去,阳光透过山岭,呈现出一幅清晰的自然景象。
- 叶落山形瘦:树叶纷纷落下,使得山的轮廓显得更加瘦削,暗示秋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凋零。
- 目断遥空雁不来:眼望远方,远处的雁阵不再飞来,表现出孤独与期待的情感。
- 正是悲秋候:正是悲伤的秋季时节,强调了秋天的萧条与凄凉。
- 雨点水痕圆:雨水落在水面上留下圆形的痕迹,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记忆的延续。
- 风蹙波文皱:微风吹过,水波荡漾,形成皱纹,表现出秋天的静谧与变化。
- 顾影徘徊落小池:在小池边踱步,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自我反思。
- 顿觉人非旧:瞬间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自己,感慨岁月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生无常,如“叶落山形瘦”暗示岁月的流逝。
- 拟人:自然界的描写具有情感,如“风蹙波文皱”,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音韵美,如“云散岭头光,叶落山形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怀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深切思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 叶:代表生命的凋零与逝去。
- 雁:象征亲友的离去与孤独。
- 雨点:象征着沧桑与记忆的流逝。
- 影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云散”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雾气弥漫
B. 阳光明媚
C. 暴风骤雨 -
“顾影徘徊落小池”中的“顾影”指的是什么?
A. 看着他人
B. 看着自己的影子
C. 忘记自己的存在 -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丘浚的《卜算子 秋思》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丘浚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悲伤,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中的旷达与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典》
- 《丘浚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