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时间: 2025-01-07 06:15:19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
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
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芙蓉园中,池塘里盛开的芙蓉花映衬着秦地的美丽,而卢橘则在汉朝的园里生长。山谷的曲折小径,像是斜盘般蜿蜒,河流则环绕着原野蜿蜒而行。微风吹来,花朵自然而然地随风起舞,春天的气息让鸟儿也能欢快地鸣叫。晚宴在瑶池举行,归途上笳声悠扬,宛如繁星般的美丽。

注释:

  • 芙蓉:即荷花,常生于水中,象征纯洁美好。
  • 秦地:指古代秦国,地处今陕西一带,风景优美。
  • 卢橘:指橘子树,生长在汉朝的园中,象征丰收。
  • 斜盘径:形容小路的曲折,如同盘子般。
  • 曲抱原:河流环绕着原野,形成了美丽的风景。
  • 瑶池: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而神秘的宴会场所。

典故解析:

  • 瑶池:源自道教文化,常与仙女、神话故事相关联,象征着美好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 芙蓉: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象征女子的美丽与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649年-713年),唐代诗人,字子良,号青丘人。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擅长描绘春夏秋冬的景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反映了诗人出席宴会时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享受,展现了唐代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与宴会场景的诗。诗的开头通过“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的对比,勾勒出秦地和汉地的自然风光,表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接着“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原”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山谷与河流的蜿蜒曲折,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最后两句“侍宴瑶池夕,归途笳吹繁”将宴会的场景与归途的情景交织在一起,使整首诗在欢愉与宁静中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整首诗不仅展现出春日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芙蓉秦地沼:描绘了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象,突显出自然的繁盛。
  • 卢橘汉家园:展现了汉地的果园,增强了地域文化的色彩。
  • 谷转斜盘径: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小路的曲折与自然的灵动。
  • 川回曲抱原:描绘了河流的柔美,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
  • 风来花自舞:运用拟人的手法,让花朵具有人性,表现春天的生动。
  • 春入鸟能言:春天的到来让鸟儿欢唱,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 侍宴瑶池夕:宴会在美丽的瑶池举行,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归途笳吹繁:归途中的悠扬笳声,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来花自舞”,赋予花朵以生命。
  • 比喻:如“谷转斜盘径”,形象地描绘小径的曲折。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日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表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纯洁与美丽。
  • 卢橘:象征丰收与幸福。
  • 瑶池:象征美好与神秘。
  • 风与花: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什么?

    • A. 自然之美
    • B. 神秘与美好
    • C. 丰收与幸福
  2. 填空题:诗中“风来花自舞”运用了__的修辞手法。

  3.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春日美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错)

答案:

  1. B
  2.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日的美好,强调春天的到来与自然的和谐。
  • 《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表达生命的无常与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