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湘江》

时间: 2025-01-05 09:36:12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意思解释

晚泊湘江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原文展示: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白话文翻译:

在五岭之间,孤独的旅人心情忧伤,三湘水边,面容憔悴。
更何况秋雨已停,山水之间映出衡山的身影。
路途逐渐向南,像大鹏鸟一样飞去,而我的心却依恋着北方的雁阵。
唯有满腔的思乡之情化作泪水,浸染成竹子上的斑点。


注释:

  • 五岭: 指中国南方的五座山岭,象征遥远的旅途与孤独。
  • 三湘: 指湘江、资江、沅江等河流,代表湘水的忧伤与美丽。
  • 恓惶: 忧伤、孤独的样子。
  • 憔悴: 形容憔悴、消瘦的样子。
  • 况复: 更何况。
  • 秋雨霁: 秋天的雨停了。
  • 表里见衡山: 表面和内心都能看到衡山的影子。
  • 逐鹏南转: 路途向南,如鹏鸟般飞翔。
  • 心依雁北还: 心中依恋北方的雁阵。
  • 唯馀望乡泪: 只剩下思乡之泪。
  • 竹成斑: 竹子上染上斑点,寓意泪水的痕迹。

典故解析:

  • : 传说中的大鸟,象征高远的志向与旅途的艰难。
  • : 雁群常在秋冬季节南飞,象征思乡与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唐代诗人,生于大历年间,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景与咏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旅途的孤独。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自然的萧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晚泊湘江》一诗通过描绘秋季的湘江,以及旅人心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首联“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以“客”与“颜”形成对比,展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心灵的疲惫。接着,诗人通过“秋雨霁”的描写,渲染了秋天雨后的宁静与清新,但在这种宁静中,隐藏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诗里“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的描写,将外在的旅途与内心的归属感对立起来,使得思乡的情感愈发浓烈。“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一句,以竹子的斑点象征思乡泪水的痕迹,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旅人的孤独与忧伤。
    • 第二联通过自然描写彰显内心情感的复杂。
    • 第三联通过“鹏”与“雁”的象征,表达了对旅行与故乡的思考。
    • 第四联则将思乡之情具象化为泪水,增强了情感的真切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乡之泪比作竹子上的斑点,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秋雨霁后呈现出一种生机,暗示内心的宁静与复杂情感。
  • 主题思想: 该诗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在外漂泊的心境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五岭: 象征遥远的旅途与孤独感。
  • 三湘: 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色与忧伤情感。
  • 衡山: 象征着故乡与内心的寄托。
  • 鹏与雁: 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表现游子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五岭”指的是: A. 五座山岭
    B. 五条河流
    C. 五个城市
    D. 五种植物

  2. “唯馀望乡泪”中的“望乡”主要表达的是: A. 对未来的憧憬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对比宋之问与杜甫的游子心情,前者更显孤独与思乡,后者则更多表现社会的艰辛与人间的冷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