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

时间: 2025-01-04 06:42:02

杭城隔岁转苏台,还拥前时五马回。

厌见簿书先眼合,

喜逢杯酒暂眉开。

未酬恩宠年空去,欲立功名命不来。

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粗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
白居易 〔唐代〕

杭城隔岁转苏台,
还拥前时五马回。
厌见簿书先眼合,
喜逢杯酒暂眉开。
未酬恩宠年空去,
欲立功名命不来。
一别承明三领郡,
甘从人道是粗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杭州与苏州的距离一年之间的变迁,回想起昔日的五马相迎。厌倦了看簿书的日子,心中因酒宴的相聚而稍感欢快。未能报答恩宠的年华白白流逝,想要立下功名却命运不济。与承明三领的郡一别,甘愿跟随人道,承认自己是个粗才。


注释:

  • 杭城:指杭州。
  • 苏台:指苏州。
  • 五马回:古代形容迎接的场面,意为盛大的迎接。
  • 簿书:指文书、账簿,暗指忙于公事。
  • 恩宠:指受封的恩惠与宠爱。
  • 承明:指承明郡,古代一个地方官职。
  • 粗才:指才学粗浅,简单。

典故解析:

  • 五马回:古时迎宾的方式,表现出当时的礼仪与交往的热情。
  • 承明三领郡:指作者曾任的官职,反映了古代官员出仕与离任的常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广受欢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白居易出任常州刺史的途中,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白居易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他在仕途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困惑和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杭城隔岁转苏台”引入,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迁,带出对往昔的回忆。接下来的“厌见簿书先眼合,喜逢杯酒暂眉开”,清晰地反映出他对官场事务的厌倦与对生活乐趣的向往,展现了对功名与个人享乐之间的矛盾心理。

诗中“未酬恩宠年空去,欲立功名命不来”,一方面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沮丧,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最后一句“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粗才”,则是对自己官场处境的自我安慰,透露出白居易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从地理位置与时间上引入,表达对故地的思念。
    • 第三、四句: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酒宴的向往,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第五、六句:感叹岁月的流逝与未能实现理想的失落。
    • 第七、八句:承认自我才华的不足,甘愿平淡度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厌见簿书”与“喜逢杯酒”,形成鲜明对比。
    • 反复:通过反复描绘情景,营造出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与个人价值的思考,反映了历经世事后的淡泊心态。


意象分析:

  • 杭城:象征记忆与故乡情怀。
  • 五马:象征迎接与热情的交往。
  • 簿书:象征繁忙的官场生活与责任。
  • 杯酒:象征欢聚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杭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南京
    • B. 苏州
    • C. 杭州
    • D. 上海
  2. “未酬恩宠年空去”中的“恩宠”指的是什么?

    • A. 友情
    • B. 官职
    • C. 财富
    • D. 爱情
  3. 白居易在诗中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厌倦
    • C. 无所谓
    • D. 欢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杜甫在描绘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中,白居易更倾向于表现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反映社会弊端与苦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选》
  • 相关论文与研究著作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解析《赴苏州至常州,答贾舍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