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窗寒 和癸叔宵寒无寐均》
时间: 2025-01-19 19:48: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锁窗寒
作者: 胡先骕
鸭冷烟沈,灯残烬落,拥衾情绪。
更长梦短,恨煞一宵寒雨。
念匆匆年华顿阑,故园倍忆联床语。
叹天涯倦客,鸾笺象管,旅愁空赋。
筝柱,休轻数。总似水韶华,惯将人误。
燕莺渐老,分已风光无主。
听枝头啼鸟数声,乱红尽逐飞絮舞。
最伤情绽了蔷薇,尚约东风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的夜晚,窗外的烟气弥漫,灯光已经微弱,心中情绪复杂。梦似乎更加漫长,而恨不得一夜的寒雨能够尽快过去。时间匆匆而逝,回忆起故乡的床头话语愈加深切。感叹自己是无家可归的旅客,写信的鸾笺和象管都无法表达内心的忧愁。弹奏筝曲,也不必轻易去数,似乎光阴如水,常常让人误解。燕子和黄莺渐渐老去,昔日的风光已经不再。听着枝头鸟儿啼鸣,纷飞的花瓣随着风飘舞。最让人伤感的是那盛开的蔷薇,依然期待着东风的到来。
注释:
- 鸭冷:指鸭子在寒冷的环境中,形象化地描绘了冬天的冷清。
- 拥衾:指用被子包裹,表示在寒冷的环境中取暖。
- 旅愁:旅途中的忧愁,反映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
- 鸾笺:古代一种写信用的纸,象征着信件与远方的联系。
- 筝柱:指古筝的支柱,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乱红:指纷飞的花瓣,象征着春天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先骕(1868-1935),字云卿,号秋水,晚号南溪,近现代著名诗人,词人,文学评论家。其作品多描写生活的细腻与情感,擅长用诗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诞生于中国近代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伤和对往昔的怀念。通过描写寒冷的夜晚,表达了对故乡、对青春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锁窗寒》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寒冷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以“鸭冷烟沈”描绘出一种凄冷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沉闷的情感基础。接着,诗人以“恨煞一宵寒雨”来表达对寒雨的厌恶,进而引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在“故园倍忆联床语”的描写中,诗人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不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青春的惋惜。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感叹自己如同“天涯倦客”,流浪在外,无法与故土相依。在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中,诗人使用“燕莺渐老,分已风光无主”来形象化地表达生命的无常与青春的逝去。
最后,诗中的“最伤情绽了蔷薇”意象尤为动人,蔷薇的盛开与时光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然而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无情。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读后令人心潮澎湃,沉浸在那份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鸭冷烟沈,灯残烬落,拥衾情绪。 - 通过描写冷清的环境,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
- 更长梦短,恨煞一宵寒雨。 - 梦境的长度与寒雨的无情形成对比,表达对寒冷夜晚的厌倦。
- 念匆匆年华顿阑,故园倍忆联床语。 - 年华匆匆,诗人倍感对故乡的思念加深。
- 叹天涯倦客,鸾笺象管,旅愁空赋。 - 旅途中的疲惫与思乡之情交织,表达了无奈的情感。
- 筝柱,休轻数。总似水韶华,惯将人误。 - 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时间流逝的无情与人对青春的误判。
- 燕莺渐老,分已风光无主。 - 形象化地描绘了生命的老去,昔日风光已不复存在。
- 听枝头啼鸟数声,乱红尽逐飞絮舞。 - 自然的声音与景象交织,反映内心的惆怅。
- 最伤情绽了蔷薇,尚约东风住。 - 蔷薇的盛开象征着美好与期待,然而对未来的期待却难以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鸭冷”比喻寒冷的环境,增强了氛围感。
- 拟人:通过“燕莺渐老”的描写,赋予了生命的无常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象征着寒冷与孤独,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灯:象征着光明与温暖,暗示着内心的期盼。
- 燕莺:象征着青春与美好,反映生命的无常。
- 蔷薇:象征着希望与美丽,但同时又承载着对往日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鸭冷”主要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寂寞
C. 快乐 -
“故园倍忆联床语”中的“联床语”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亲密的对话
C. 歌谣 -
诗中提到的“旅愁”主要是指:
A. 对旅途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朋友的挂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怀念,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在表达思乡之情时,采用更为豪放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胡先骕《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