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窗寒》
时间: 2025-01-17 09:39: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锁窗寒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怨阻东风,愁翻断角,一帘花树。
盈盈月上,卷尽满庭香雾。
正楼头认到黛痕,画眉省识银蟾妒。
但织欢成锦,缚思将茧,忍量缣素。
延伫。人何处。
黯草锁天涯,云迷海渚。
欲遣离踪,却被莺声啼住。
算无端梦过几重,锦屏玉帐休更误。
数鸳鸯卅六都圆,且共教春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愁苦。诗人怨恨东风的阻碍,心中愁苦翻涌,眼前是一帘花树,月光下香气缭绕。站在楼头,发现远处的山影,心中对美好的回忆难以忘却。尽管心中织就欢愉的锦绣,却又被思念的茧所束缚,无法轻易释怀。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暗淡的草木锁住了天涯,云雾迷蒙了海边的景色。想要遣散离愁,却被黄莺的啼声所牵绊。无数梦境无端交错,锦屏玉帐的美好时光再也不敢奢求。盼望着鸳鸯们共度春天,愿意一同守护这段美好。
注释:
- 怨阻东风:怨恨东风的阻碍,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被阻止。
- 愁翻断角:愁苦翻涌,形容心情的复杂。
- 盈盈月上:指明月高悬,景色美好。
- 黛痕:远山的黛色轮廓。
- 银蟾妒:指月亮(蟾蜍)因嫉妒而显得孤独。
- 缣素:指细腻的丝绸,象征思念的缠绵。
- 黯草锁天涯:暗淡的草木锁住了远方的天际。
- 莺声啼住:黄莺的啼鸣使人无法离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诗人,以工于词、情感细腻著称。他在诗词创作中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与独特的个人情怀。
- 创作背景:作品创作于清代,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影响,表现出对春天与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锁窗寒》是一首充满愁苦与思念的诗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惆怅。诗中通过“怨阻东风”开篇,立即引发读者共鸣,展现出春天未能如愿而至的失落感。接着“盈盈月上,卷尽满庭香雾”,通过月光和香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人所认得的“黛痕”与“银蟾”的出现,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映射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嫉妒之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将思念与愁苦交织,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当诗人说“欲遣离踪,却被莺声啼住”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恋恋不舍。整首诗以一种似梦似幻的意境让人沉浸其中,最终在对鸳鸯的期许中留有一丝温暖的希望,令人反思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怨阻东风”:表达对春风的渴望与失落。
- “愁翻断角”:心中愁苦交织,难以自已。
- “盈盈月上”:明亮的月光映衬出孤独的美。
- “卷尽满庭香雾”:香气缭绕,营造出优美的环境。
- “正楼头认到黛痕”:远山的轮廓勾起回忆。
- “但织欢成锦”:内心的欢愉被思念所缠绕。
- “黯草锁天涯,云迷海渚”:象征着心灵的迷惘与无边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蟾妒”暗喻月亮的孤独。
- 拟人:如“莺声啼住”赋予了黄莺情感,使得环境充满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句式整齐,增加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离别的愁苦,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对爱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希望。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的愿望。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丰富了情感的表达,也使得整首诗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怨阻东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愁苦
- C. 感激
- 诗中提到的“盈盈月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昏暗
- B. 明亮
- C. 喧闹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 B. 对战争的愤怒
- C. 对财富的向往
- 诗中“怨阻东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两首诗同样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情感,具有相似的主题与意境。
- 诗词对比:
- 袁克文的《锁窗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女性在春天时对爱情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二者在情感深度与意象运用上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袁克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