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国深图治,郎官早见亲。
每膺前席夜,曾属后车尘。
种竹思仪凤,将书究获麟。
忧时生白发,迥比向来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与期待。诗人提到,宰相对治国有深远的规划,而年轻的官员则早早地得到了亲近的机会。每当夜晚在前席上应酬时,想起曾经跟随在后面的人,感慨颇多。种植竹子是为了期待凤凰的到来,而书信则是为了追求到达麟的成就。忧虑时局的变迁,使我白发渐生,心境与过去相比则显得更加新鲜。
注释:
- 相国:指宰相,掌管国家大事的人。
- 郎官:年轻的官员,通常是指初入仕途的年轻人。
- 前席:前面的座位,指在宴会上位居上宾的座位。
- 后车尘:指过去随行的人,形容曾经的经历与感受。
- 仪凤:象征着高贵与美好的事物。
- 获麟:指获得成功的象征,麟是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祥瑞与美好。
- 忧时: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广洋,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自然、社会、人生为题材,风格清新秀丽。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政治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宰相与年轻官员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与个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汪广洋的《和陶员外主敬韵》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感慨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相国的深思与郎官的早见,反映出治国理政所需的智慧与年轻官员的期望。在宴席上,诗人不仅仅是对往昔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接下来的两句“种竹思仪凤,将书究获麟”,用种竹与书信的比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忧时生白发,迥比向来新”,则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忧虑,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思虑的沉重,恰恰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国家与理想的感悟,具有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国深图治:宰相对国家治理有深远的计划。
- 郎官早见亲:年轻的官员早早地受到重用。
- 每膺前席夜:每当在宴会上坐在前面的座位上。
- 曾属后车尘:回想起曾经跟随在后面的人。
- 种竹思仪凤:种植竹子期待凤凰的到来,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 将书究获麟:通过书信追求成功与成就。
- 忧时生白发:对时局的忧虑导致白发渐生。
- 迥比向来新:与过去相比,心境显得更加新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种竹”“书信”比喻对理想与成功的追求。
- 对仗:如“相国”“郎官”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对理想与成功的追求,以及对时局变迁的忧虑,情感深厚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国:象征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 郎官:代表年轻一代的希望与朝气。
- 竹:象征着坚韧与理想。
- 凤: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 麟:象征着成功与祥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相国”在诗中指的是谁?
- A. 宰相
- B. 将军
- C. 学者
- D. 商人
-
“种竹思仪凤”中的“凤”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贵与美好
- C. 战争
- D. 友谊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汪广洋的《和陶员外主敬韵》更加强调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的结合。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与重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