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寿表兄陈可大)》

时间: 2025-01-19 21:43:47

四壁图书静不哗。

里湖深处隐人家。

斑衣自斗百家彩,乌帽亲裁一幅纱。

新酿酒,旋烹茶。

半溪霜月正梅花。

前庭手种红兰树,看到春风第二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壁图书静不哗。里湖深处隐人家。
斑衣自斗百家彩,乌帽亲裁一幅纱。
新酿酒,旋烹茶。半溪霜月正梅花。
前庭手种红兰树,看到春风第二芽。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书籍静静地摆放着,没有喧哗的声响。深藏在湖水里面的地方,有隐居的人家。
那些斑斓的衣服,仿佛在和百家争艳;那顶乌黑的帽子,是从亲手裁剪的轻纱做成的。
新酿的美酒,刚刚开始煮茶;半溪的霜月下,梅花正娇艳绽放。
前院亲手种下的红兰树,已经看到了春风带来的第二个芽。

注释:

  • 斑衣:色彩斑斓的衣服,象征着美丽和多样性。
  • 乌帽:黑色的帽子,通常用轻柔的纱料制作,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细致。
  • 新酿酒:指刚刚酿好的酒,表示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 霜月:指冬天的月份,暗示寒冷的季节与梅花的坚韧。
  • 红兰树:红色的兰花树,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的复苏。

典故解析:

  • 隐者:湖中隐匿的人家,可能指代道家或隐士文化,强调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有关其作品多是反映当时士人的隐逸生活与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热爱。

诗歌鉴赏:

《鹧鸪天(寿表兄陈可大)》通过细腻的描摹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诗的开头,通过“静不哗”的书房环境营造出一种恬淡的氛围,隐喻着作者渴望的内心平和。接下来的“隐人家”,则引发读者对隐士生活的遐想,诗人似乎在追求一种与世隔绝、自在宁静的生活方式。

在描绘生活的细节时,诗人使用了“斑衣自斗百家彩”和“乌帽亲裁一幅纱”,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反映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情趣。在品酒与煮茶的描写中,诗人展示了生活的简单与雅致,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最后,红兰树的描写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整首诗在描写个人生活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壁图书静不哗:四周的书籍静静地摆放,没有喧嚣,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2. 里湖深处隐人家:隐居的人家隐藏在湖水深处,暗示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3. 斑衣自斗百家彩:色彩斑斓的衣服,象征着生活的多样与丰富。
  4. 乌帽亲裁一幅纱:黑色的帽子出自亲手裁剪,反映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5. 新酿酒,旋烹茶:刚酿好的美酒和正在煮的茶,表达了生活的惬意。
  6. 半溪霜月正梅花:在寒冷的月光下梅花绽放,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7. 前庭手种红兰树:亲手种下的红兰树,期待春天的到来。
  8. 看到春风第二芽:春风带来了新的生命,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细节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和谐美好的画面。
  • 对仗:如“新酿酒,旋烹茶”,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珍视,以及对春天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知识与内心的平静。
  • 梅花:代表坚韧与高洁的品质。
  • 兰树: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隐人家”指的是何种生活?

    • A. 繁华的都市生活
    • B. 隐居的宁静生活
    • C. 游历四方的生活
  2. “斑衣自斗百家彩”中的“斑衣”意指什么?

    • A. 单色衣服
    • B. 色彩斑斓的衣服
    • C. 旧衣服
  3. 诗中提到的“红兰树”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凋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本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但《春晓》更侧重于春天的晨景,而《鹧鸪天》则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