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题子瞻书诗後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虿尾银钩。
已作青云直上,何时散发沧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韵律如金声玉振,书法则如虿尾般灵动。
我已经像青云一样直上九天,不知道何时才能洒脱地归隐于沧洲呢?
注释:
- 金声玉振:形容诗歌的声韵如金石般清脆响亮。
- 虿尾:指蝎子的尾巴,形容书法的灵动与精巧。
- 青云:指高远的天空,象征理想与志向。
- 散发沧洲:指归隐自然,散发长髯,寓意隐居生活的自在与逍遥。
典故解析:
“青云”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志向,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状态;“沧洲”是古人所向往的隐居之地,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洒脱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诗风清新且意境深远,书法上擅长行书,被誉为“书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表达了他对诗书艺术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艺术创作的高峰与个人的心灵归属。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面上描绘了诗歌与书法的艺术之美,实则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艺术的精湛与灵动,诗与书互为表里,体现了文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热爱。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思索,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状的反思。诗人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愈发感受到世俗的束缚,想要逃离繁华,寻求一份宁静与自由。
这种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使得整首诗既有艺术的美感,又有哲理的深度,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思考空间。黄庭坚用他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的情怀,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就金声玉振:诗歌的韵律和音调如金声与玉振,形容其优美动听。
- 书成虿尾银钩:书法如同虾的尾巴般灵活,形象生动,显示书法的精巧。
- 已作青云直上:已经登高至青云,传达了诗人追求理想与成就的自豪感。
- 何时散发沧洲: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表现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与金声玉振、书法与虿尾银钩相比较,形象生动。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青云与沧洲分别象征理想与归隐,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声玉振:象征诗歌的高雅与华美。
- 虿尾银钩:象征书法的灵动与细腻。
- 青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沧洲:象征隐逸的自然与自由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声玉振”用来形容什么?
- A. 书法的优美
- B. 诗歌的韵律
- C. 人生的理想
-
“青云直上”意指:
- A. 追求理想
- B. 隐居山林
- C. 归隐自然
-
诗中提到的“沧洲”象征的是:
- A. 财富
- B. 归隐生活
- C. 名声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者均为宋代诗人,风格上黄庭坚更注重书法与诗歌的结合,而苏轼则更注重诗歌的豪放与个性。黄庭坚的作品多表现出一种内敛而深邃的情感,而苏轼的作品则更为奔放、直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书法艺术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