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时间: 2025-01-19 18:53:24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春天,我忽然看见林亭上积雪覆盖,瑶华(即美丽的花)在各处盛开。今年的春天刚刚开始,昨夜春风已经悄然回归。窗前的竹子如玉般润泽,院子里的梅花繁茂盛开。东郊的祭祀场所,应该能够见到五位神灵降临。

注释

  • 瑶华:美丽的花,常用来形容春天的花朵。
  • 迎气:迎接春天的气息。
  • 伴春回:伴随春天的到来,形容春风的回归。
  • 玉润:形容竹子生机勃勃,像玉一样润泽。
  • 五神:古代信仰中的神灵,代表五种自然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咏物抒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立春之际,正值寒冬结束、春天来临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赞美,以及对大自然变化的敏锐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立春时节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复苏的感慨。开篇“忽对林亭雪”以突如其来的雪景引入,表明了冬天的余威尚存,但紧接着“瑶华处处开”,则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到来。诗中使用了“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这样的对比,揭示了季节交替的自然法则,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新生。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两句,描绘出窗外竹子与梅花的生机盎然,突出了春天的活力和美丽。最后一句“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则寓意着春天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界的复苏,也是人们对神灵的敬仰与期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冬雪的怀念,也有对春天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对林亭雪:突如其来的雪景,描绘出冬天的余晖。
  2. 瑶华处处开:春天的花草开始盛开,展示生机。
  3. 今年迎气始:今年春天的气息刚刚开始,暗示新的生机。
  4. 昨夜伴春回:昨夜的春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变化。
  5. 玉润窗前竹:窗前的竹子如玉般润泽,暗示春天的滋润。
  6. 花繁院里梅:院子里的梅花繁茂,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7. 东郊斋祭所:东郊的祭祀场所,透露出人们对神灵的崇敬。
  8. 应见五神来:期待五位神灵的降临,寓意春天的祝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运用对仗工整。
  • 比喻:将竹子比作玉,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拟人:春风被描绘为伴随而来,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喜悦与生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冬天的寒冷与沉寂。
  • 瑶华: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希望。
  • 玉润竹:象征生机与活力。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
  • 五神:象征自然与神灵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瑶华”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花
    • B. 冬天的雪
    • C. 竹子
    • D. 神灵
  2. 填空题:诗中“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东郊斋祭所”是指春天的祭祀场所。(对/错)

答案

  1.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张九龄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张九龄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生机与人文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动荡与春天的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诗的美和张九龄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