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时间: 2025-01-04 09:25:03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张九龄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之际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提到,离别时的欢乐时光令人难忘,想要将芬芳的梅花共同分享。作者独自攀登在南国的树上,寄情于北方的风中。春天来得太早,让人感到惋惜;而花开花落的日子又显得漫长。最后,听说在折梅的地方,还有棣华的诗句可供传递。

注释:

  • 离别念同嬉:离别时对往日欢聚的思念。
  • 芬荣:芬芳的花朵,指梅花。
  • 独攀南国树:独自一人在南方的树上攀登,象征孤独与思念。
  • 遥寄北风时:把思念寄托在北方的风中。
  • 林惜迎春早:树林中对早春的珍惜与惜别。
  • 花愁去日迟:花的凋谢让人感到时间的拖延与忧愁。
  • 棣华:指棣树的花,常用以象征友情与美好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溪,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在唐中宗、武宗时期任职,并因其才华和品德受到重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朋友王司马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所提到的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头以“离别念同嬉”引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往日欢乐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接下来的“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则通过对南北的地理对比,表现出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两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的早来让人珍惜,但花朵的凋零又让人感到忧愁,体现了人生无常的哲理。最后一句“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则寓意深长,暗示着友谊的延续与诗意的传承。

整首诗情感细腻,景物描写生动,通过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离别念同嬉:在离别之际,回忆起彼此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
    2. 芬荣欲共持:渴望将美好的梅花一同分享。
    3. 独攀南国树:孤独地在南方的树上攀登,象征思念。
    4. 遥寄北风时:把自己的思念寄托于北方的风中。
    5. 林惜迎春早:树林中对早春的到来感到珍惜。
    6. 花愁去日迟:对花凋落和时间流逝的忧愁。
    7. 还闻折梅处:仍然听说在折梅的地方。
    8. 更有棣华诗:还有关于棣花的美好诗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寄托在自然中。
    • 拟人:春天和花朵被赋予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际情感的珍贵与人生哲理的深刻。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纯洁的友情与高洁的品格。
  • 南国树:代表着温暖与孤独的结合。
  • 北风:象征着思念与遥远的联系。
  • 迎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芬荣欲共持”中的“芬荣”指代什么?
    A. 梅花
    B. 春天
    C. 友情

  2.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花的凋零
    B. 风的吹动
    C. 树的生长

  3. “林惜迎春早”中的“林”指的是什么?
    A. 森林
    B. 梅树
    C. 朋友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但更多的是对酒的寄情与对人生的哲思。
  • 《春夜喜雨》:通过对春雨的描写,同样体现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但情感基调更为欢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