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元即事 徐夤 〔唐代〕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 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 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 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白话文翻译:
曲江的宰相在国内制造混乱,突然间渔阳传来战报,士兵们拿起武器。 朝廷上有军队却得不到天的庇护,帐中虽有众多印章却无计可施。 尘土飞扬,骑兵冲破了潼关的防线,云层保护着龙在渭水波涛中游弋。 未必是美人的错导致了国家的崩溃,千秋之后不要再怨恨马嵬坡。
注释:
- 曲江:地名,指长安(今西安)的曲江池,常用来代指朝廷。
- 真宰:指宰相,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
- 国中讹:国内发生混乱。
- 渔阳:地名,今河北一带,唐代边疆地区。
- 荷戈:拿起武器,指战争爆发。
- 堂上:指朝廷。
- 天不用:天不庇佑。
- 幄中:帐中,指朝廷内部。
- 印空多:指虽有众多官印,却无实际有效的政策。
- 潼关:地名,古代重要的关隘。
- 云护龙:比喻皇帝受到天命的保护。
- 渭水:流经长安的河流。
- 蛾眉:指美女,这里特指杨贵妃。
- 马嵬坡:地名,安史之乱中,杨贵妃在此被赐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此诗创作于唐代开元年间,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混乱和边疆的动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安史之乱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特别是对朝廷内部腐败和无能的批判,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曲江宰相制造混乱、渔阳战事的突然爆发、朝廷无策、潼关失守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开元年间国家的动荡和危机。诗中“未必蛾眉能破国”一句,是对传统观念中将国家衰败归咎于美人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责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真相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曲江真宰国中讹”:曲江的宰相在国内制造混乱,暗指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无能。
- “寻奏渔阳忽荷戈”:突然间渔阳传来战报,士兵们拿起武器,预示着战争的爆发。
- “堂上有兵天不用”:朝廷上有军队却得不到天的庇护,暗示天命不再眷顾。
- “幄中无策印空多”:帐中虽有众多印章却无计可施,批评朝廷的无能和空洞。
- “尘惊骑透潼关锁”:尘土飞扬,骑兵冲破了潼关的防线,描绘了战场的激烈。
- “云护龙游渭水波”:云层保护着龙在渭水波涛中游弋,比喻皇帝受到天命的保护。
- “未必蛾眉能破国”:未必是美人的错导致了国家的崩溃,对传统观念的批判。
- “千秋休恨马嵬坡”:千秋之后不要再怨恨马嵬坡,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护龙游渭水波”中,用“云护龙”比喻皇帝受到天命的保护。
- 对仗:如“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动荡和危机的描绘,批判了朝廷的腐败和无能,同时对传统观念中将国家衰败归咎于美人的观点进行了反思,表达了对历史责任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意象分析:
- 曲江:代指朝廷,象征国家的中心。
- 渔阳:边疆地区,象征战争和动荡。
- 潼关:重要的关隘,象征国家的防线。
- 渭水:流经长安的河流,象征国家的命脉。
- 蛾眉:美女,特指杨贵妃,象征美人和历史的复杂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曲江真宰国中讹”中的“真宰”指的是什么? A. 皇帝 B. 宰相 C. 将军 D. 文人
- “未必蛾眉能破国”中的“蛾眉”指的是谁? A. 杨贵妃 B. 王昭君 C. 貂蝉 D. 西施
- 诗中提到的“马嵬坡”与哪位历史人物的死亡有关? A. 杨贵妃 B. 唐玄宗 C. 安禄山 D. 李白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 白居易的《长恨歌》:详细描绘了杨贵妃的故事,与本诗中的“未必蛾眉能破国”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徐夤的《开元即事》:两者都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悲愤和对国家的忧虑,而徐夤的诗则更多地批判了朝廷的腐败和无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夤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