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敬题箕颍集后二首 曹勋 〔宋代〕
昔侍先君日,多令诵近诗。 尚知涂抹处,犹记唱酬地。 竟负经邦志,终为造物疑。 篇篇亲训释,字字念恩慈。
白话文翻译:
从前陪伴在先父身边的日子,常常被要求背诵近代的诗作。 至今还记得那些涂改过的地方,以及曾经一起吟咏酬唱的场所。 最终辜负了治理国家的志向,始终受到命运的怀疑。 每一篇都亲自训诲解释,每一个字都充满对恩情的怀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先君:指已故的父亲。
- 诵近诗:背诵近代的诗作。
- 涂抹处:指修改或涂改过的地方。
- 唱酬地:指曾经一起吟咏酬唱的场所。
- 经邦志:治理国家的志向。
- 造物疑:命运的怀疑或不公。
- 亲训释:亲自训诲解释。
- 念恩慈:怀念恩情。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对父亲的怀念和对未能实现志向的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作多表达对家国的忧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这首诗是他在怀念已故父亲时所作,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未能实现志向的遗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怀念已故父亲时所作,通过对往日与父亲共度的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未能实现志向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往日与父亲共度的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未能实现志向的遗憾。诗中“昔侍先君日,多令诵近诗”一句,勾画出诗人童年时与父亲共读诗书的温馨场景,而“尚知涂抹处,犹记唱酬地”则进一步以具体的细节加深了这种回忆的情感深度。后两句“竟负经邦志,终为造物疑”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政治抱负的深深遗憾,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侍先君日,多令诵近诗”:回忆过去陪伴在父亲身边的日子,常常被要求背诵近代的诗作。
- “尚知涂抹处,犹记唱酬地”:至今还记得那些涂改过的地方,以及曾经一起吟咏酬唱的场所。
- “竟负经邦志,终为造物疑”:最终辜负了治理国家的志向,始终受到命运的怀疑。
- “篇篇亲训释,字字念恩慈”:每一篇都亲自训诲解释,每一个字都充满对恩情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回忆与现实的对比:通过回忆过去与父亲的亲密时光,对比现在的孤独与遗憾。
- 具体的细节描写:如“涂抹处”和“唱酬地”,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未能实现志向的遗憾。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涂抹处:象征着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修改和进步。
- 唱酬地:象征着与父亲共度的美好时光和深厚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先君”指的是什么? A. 先祖 B. 先父 C. 先师 D. 先贤
- “涂抹处”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错误 B. 修改 C. 进步 D. 遗忘
- 诗人的遗憾主要是什么? A. 未能实现政治抱负 B. 未能完成学业 C. 未能孝顺父亲 D. 未能成为诗人
答案:
-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但曹勋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个人抱负未能实现的遗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