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兴》

时间: 2025-01-19 20:48:34

白日霜凝地,飞飞雁度河。

孤峰依汉迥,老树得秋多。

月晓山精伏,时清野父歌。

短筇随我意,一径入烟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日霜凝地,飞飞雁度河。
孤峰依汉迥,老树得秋多。
月晓山精伏,时清野父歌。
短筇随我意,一径入烟萝。

白话文翻译:

阳光下霜冻的土地上,成群的雁飞过河流。
孤独的山峰高耸入汉水,古老的树木在秋天显得更加浓郁。
清晨的月光照耀着山中,时而传来田间农人的歌声。
我手持短杖,随心所欲,一条小径引我走入烟雾弥漫的藤萝中。

注释:

  • 白日:指阳光明媚的白天。
  • 霜凝地:霜冻在地面上,表示天气寒冷。
  • 飞飞雁度河:成群的雁飞过河流,描绘出一种秋天的景象。
  • 孤峰依汉迥:孤独的山峰高耸于汉水之上,表现出山的雄伟。
  • 老树得秋多:秋天的老树更加丰盈,表达出秋季的丰富和生命的沉淀。
  • 月晓:晨月,清晨的月亮。
  • 山精伏:山中的灵气在晨曦中呈现。
  • 野父歌:乡野的农人唱歌,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
  • 短筇:短杖,用于行走的工具。
  • 烟萝:烟雾弥漫的藤萝,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典故解析:

  • 白日霜凝: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常见于古诗词中,象征着季节的交替。
  • 孤峰依汉迥:汉水是中国著名河流之一,诗中提及,增强了地域感与历史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字子诚,号少山。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风趣幽默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野兴》是谢榛在一次野外游历中所作。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田园生活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野兴》是一首描绘秋日自然风光的山水田园诗。整首诗以清晰的画面感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传达了他对乡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几句“白日霜凝地,飞飞雁度河”,生动地呈现了秋天的寒冷和雁阵飞翔的场景,形成一种清冷而又祥和的氛围。接着通过“孤峰依汉迥,老树得秋多”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成熟,老树象征着岁月的积淀,令人感慨。此外,诗中晨月与农歌的描写,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一句“短筇随我意,一径入烟萝”则表现了诗人随性而行的自在与逍遥,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洒脱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日霜凝地:描写秋日的清晨,白天阳光下霜冻的地面,暗示着天气的寒冷。
  • 飞飞雁度河:展现了群雁飞过河流的场景,给人一种流动的感觉。
  • 孤峰依汉迥:描绘出高耸的孤峰与汉水的壮丽,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 老树得秋多:老树在秋季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成熟。
  • 月晓山精伏:晨月照耀,山中的灵气在清晨显现,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意境。
  • 时清野父歌:传来乡野农人的歌声,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短筇随我意,一径入烟萝:表达了诗人随心所欲地走入自然的自由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孤峰依汉迥”,将山峰比作依傍的雄伟景象。
  • 拟人:如“山精伏”,赋予山灵动的特性。
  • 对仗:整首诗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由随性的向往,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代表着严寒,寓意季节的变化。
  • 孤峰:象征孤独与坚韧。
  • 老树:代表着成熟与历史。
  • 月晓:象征新的开始与清晨的希望。
  • 野父:代表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
  • 短筇:象征随性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日霜凝地”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春暖花开
    • B. 夏日炎炎
    • C. 秋季寒冷
    • D. 冬雪皑皑
  2. “孤峰依汉迥”中的“孤峰”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与坚韧
    • C. 热情
    • D. 友谊
  3. 作者的诗歌风格如何?

    • A. 哀怨
    • B. 轻松自然
    • C. 沉重
    • D. 浪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与谢榛《野兴》: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谢榛则侧重于田园生活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谢榛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