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捣衣曲
作者:谢榛 〔明代〕
秦关昨寄一书归,
百战郎从刘武威。
见说平安收涕泪,
梧桐树下捣征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秦关寄回来的信中,听说百战的将士刘武威已经回归。我看到他平安归来,感动得流下了泪水。站在梧桐树下,我在捣洗征战的衣服。
注释
- 捣衣:用棒槌捣打衣物,通常指洗涤衣物。
- 秦关:指秦岭关口,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
- 百战郎:指经历过许多战斗的士兵,形容其勇敢和经历。
- 刘武威:刘武威是古代的将领,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英勇的将军。
- 涕泪:眼泪,形容悲伤或感动的情感流露。
- 梧桐树:一种树木,常见于古诗词中,象征着思念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80年-约1643年),字景华,号贞白,明代诗人,原籍山西,后移居南京。他以诗词闻名,尤其擅长描写战争与离别的情感,作品常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是在战乱频繁的背景下写成。诗人通过对战士归来的期待与思念,表现了对士兵的牺牲与奉献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捣衣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首句提到的“秦关”不仅是地理的标志,更是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无数士兵的梦想与牺牲。其次,诗中提到的“百战郎”不仅展现了士兵的勇敢,也隐含着对他们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涕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平安归来的感动,流泪不仅是对战士经历的同情,也是对生活重归平静的感激。而“梧桐树下捣征衣”更是将情感的深度提升,梧桐树常与离愁别绪相联,捣衣的动作则象征着对过去战争的清算与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这一切都形成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上都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使人感受到一种既悲凉又希望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关昨寄一书归:写出诗人收到来自秦关的信,暗示着战士们的动态与思念。
- 百战郎从刘武威:提到的“百战郎”与“刘武威”具体体现了士兵的英勇与战斗经历。
- 见说平安收涕泪:听闻战士平安归来,感动得流泪,表现了对战争结局的喜悦与感慨。
- 梧桐树下捣征衣:在梧桐树下进行捣衣的动作,象征着对过去战斗生活的告别与对新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捣衣比作对过去的清算,隐喻对往日战斗的告别。
- 拟人:将“涕泪”赋予情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达了对士兵的敬意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信的描述,传达出对平安的渴望和对过往苦难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秦关:象征着战争与征途。
- 百战郎:象征着勇敢与牺牲。
- 涕泪:象征着感动与思念。
- 梧桐树:象征着离愁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百战郎”指的是: A. 平民
B. 忍者
C. 士兵 -
“涕泪”在诗中代表了: A. 喜悦
B. 感动
C. 无奈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 A. 爱情
B. 战争与和平
C. 自然风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比较《捣衣曲》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破家亡的愁苦,而《捣衣曲》则表达了对归来平安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