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聪上人房》

时间: 2025-01-19 22:31:15

半生无计涤尘襟,喜共旻公宿梵林。

隔竹茶烟风冉冉,锁窗花影夜沉沉。

有心听法篝灯坐,著意敲诗步月吟。

一榻未容清梦觉,又乘羸马逐朝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生无计涤尘襟,喜共旻公宿梵林。
隔竹茶烟风冉冉,锁窗花影夜沉沉。
有心听法篝灯坐,著意敲诗步月吟。
一榻未容清梦觉,又乘羸马逐朝簪。

白话文翻译:

在半生中我无计来洗净心中的尘埃,
只愿和旻公一同在梵林中安睡。
隔着竹子,茶烟在微风中轻轻飘散,
窗外的花影在夜色中显得沉沉。
我心中有意静坐在篝火旁听法,
也专心致志在月下吟咏诗篇。
一张床榻还未容我做个清梦,
又要骑上瘦马去追逐晨光。

注释:

  • 涤尘襟:清洗心中的尘埃;“尘襟”即心中杂念。
  • 旻公:指的是高僧或隐者,象征修行之人。
  • 梵林:指佛教寺院中的树林,常为静修之地。
  • 篝灯:篝火灯,表示在夜间的照明与温暖。
  • 朝簪:指早晨的光辉,象征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炜,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隐居生活中,表现出作者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借助与友人共宿的场景,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禅意的夜晚场景,诗人在隐居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开头两句“半生无计涤尘襟,喜共旻公宿梵林”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烦扰的无奈与对高僧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渴望清净的心境。接下来的描写“隔竹茶烟风冉冉,锁窗花影夜沉沉”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出夜的静谧,竹子、茶烟、花影交织出一幅和谐的画面,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氛围。后面两句“有心听法篝灯坐,著意敲诗步月吟”则转向内心的修行,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渴求和对诗歌的热爱,而最后两句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既有对清梦的向往,又有对早晨到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生无计涤尘襟”:意为诗人在生活中挣扎,无法洗净心灵的尘埃。
    • “喜共旻公宿梵林”:表达与友人共宿的喜悦,强调友谊与宁静。
    • “隔竹茶烟风冉冉”:描绘隔竹而来的茶烟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情景。
    • “锁窗花影夜沉沉”:窗外花影在夜色中显得愈加沉静。
    • “有心听法篝灯坐”:表现诗人心中对佛法的渴求。
    • “著意敲诗步月吟”:强调诗人在月光下吟诵诗篇的专注。
    • “一榻未容清梦觉”:暗示诗人未能安睡,梦境未曾降临。
    • “又乘羸马逐朝簪”:象征清晨的到来与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隔竹茶烟”和“锁窗花影”,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竹、茶烟、花影、篝灯等意象,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比喻:将夜色比作沉沉,形象地展现出夜晚的宁静。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景象,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修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清幽、坚韧,常与高洁的品格联系在一起。
  • 茶烟:代表着宁静与淡泊,似乎在暗示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篝灯:象征着温暖和启迪,暗示着对智慧的追求。
  • :象征着纯洁与思考的静谧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涤尘襟”的意思是: A. 清洗心中的杂念
    B. 追求物质享受
    C. 与人争论

  2. “旻公”在诗中指的是: A. 朋友
    B. 高僧
    C. 自己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在表达: A. 对繁华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C. 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与隐逸生活。
  • 李白《静夜思》:表达思乡之情,体现对宁静夜晚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炜与王维的作品,发现两位诗人在隐逸生活的描写上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而陈炜则更多表现出内心的修行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