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月夜闻笛》
时间: 2025-01-01 16:25: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月夜闻笛
作者: 沈佩 〔清代〕
银河黯淡碧于流。数更筹。晚烟收。
倚遍栏杆,无语思悠悠。
何处画楼吹玉笛,惊客梦,动离愁。
鬓云斜亸玉搔头。月光浮。
上帘钩。丹桂凝寒,素影弄轻柔。
试问闺人知也未,风乍度,便悲秋。
白话文翻译:
银河的光辉暗淡,水面下的星光比它更流动。夜已深,烟雾已经散去。
我倚靠着栏杆,默默无语,思绪绵绵无尽。
哪里有画楼传来悠扬的玉笛声,惊醒了梦中的客人,唤起了他内心的离愁。
鬓发云鬓轻轻斜披,玉梳轻拂。
月光洒落,挂在窗帘上。丹桂在寒夜中凝聚,清冷的影子轻轻摇曳。
我试着问她是否知道这些,微风一阵,便让我感到深秋的悲凉。
注释:
- 银河:指天上的星河,象征着遥远和孤独。
- 碧于流:形容水面清澈,反射着星光。
- 画楼:装饰精美的楼阁,通常是女子居住的地方。
- 玉笛:用玉制作的笛子,象征着高雅和艺术。
- 鬓云:形容女子的发髻,云雾般轻盈。
- 丹桂:指桂花,象征着清香和高洁。
- 素影:形容月光下的影子,如同素色的影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佩是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月夜,诗人因夜色与音乐而触发思绪,表现出对离愁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清代女性在面对情感上的孤独与思念时的细腻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江城子 月夜闻笛》展现了清代女子的细腻情感与对美的敏感。全诗以月夜为背景,银河和晚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栏杆的倚靠,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思绪飘渺,感受着离愁的苦涩。
“何处画楼吹玉笛”,通过对远方笛声的想象,唤起了对过往的追忆,笛声与离愁交织在一起,深深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后面描绘的鬓云、月光、丹桂等意象,富有诗意,表现出夜晚的清幽与女子的柔美。
最后,试问闺人是否知晓,风声一阵,便引起对秋天的悲伤,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怀,更是对内心孤独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女性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艺术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银河黯淡碧于流”:描绘夜空中银河的暗淡,与水面清澈的对比,表现出夜的静谧。
- “数更筹”:指时间的流逝,夜已深。
- “倚遍栏杆,无语思悠悠”: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思绪万千却无从表达。
- “何处画楼吹玉笛”:唤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惊客梦,动离愁”:笛声打破了宁静,唤醒了内心的忧愁。
- “鬓云斜亸玉搔头”:描绘女子的柔美,突显其妩媚。
- “月光浮”:月光的轻柔,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柔情。
- “丹桂凝寒,素影弄轻柔”:桂花的清香与月影的柔和,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美。
- “试问闺人知也未”:诗人向闺人询问,表现出对情感的探问与渴望。
- “风乍度,便悲秋”:风的轻拂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悲凉,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银河与水面的对比,象征着孤独与思绪的流动。
- 拟人:月光和桂花都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中有多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愁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清代女性对情感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
意象分析:
- 银河:象征着遥远与孤独,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受。
- 玉笛:代表着高雅的艺术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 月光:象征着清幽与柔情,表达出诗人对夜晚宁静的向往。
- 丹桂:象征着清香与高洁,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画楼”指的是: A. 一座画廊
B. 装饰精美的楼阁
C. 画家的家
D. 一处风景名胜 -
诗中“试问闺人知也未”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孤独与期待
C. 喜悦
D. 无所谓 -
“月光浮”中的“浮”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稳重
B. 轻柔
C. 明亮
D. 暗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性的情感与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了月夜的美景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沈佩《江城子 月夜闻笛》 与 李清照《月下独酌》:
- 两首诗都以月夜为背景,表现了孤独与思念,但沈佩更加侧重于离愁的细腻,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往事的追忆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