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题
唐寅 〔明代〕
培风鸟瞰只神游,
闹罢琼枝又恁愁。
莫负心期飘泊路,
岂知身锁静安楼。
形骸托与自然寄,
泥壤终将分子留。
宁垦良田三百亩,
不教堆起一坟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安宁的追求,心境如同鸟儿在风中翱翔,然而,喧闹过后却又感到忧愁。不要辜负心中的理想与漂泊的路途,谁知自己却被困在了静安的楼阁。身体寄托于自然,却终究要与泥土分开。宁愿耕种三百亩良田,也不愿让坟堆在心中滋生。
注释:
- 培风:培风是指借助风力,形容高空中的鸟儿。
- 琼枝:美丽的树枝,琼是美玉的意思,这里用以形容自然的美。
- 心期:心中的期望或理想。
- 静安楼:静谧而安静的楼阁,象征着被束缚的状态。
- 形骸:身体的形状和躯体。
- 泥壤:泥土,指的是自然环境。
- 坟丘:坟墓的土堆,象征着死亡或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以才情出众、风流倜傥而著称,生活中经历了不少波折,尤其是科举失利后,他的诗文更显得饱含忧伤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命运多舛之时。唐寅在游历中感受到人生的浮沉,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无题》诗在形式上简练而意蕴丰富,表现了唐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学反思。开头两句“培风鸟瞰只神游,闹罢琼枝又恁愁”,描绘了鸟儿在高空遨游的自由,却在喧嚣过后又感到无尽的愁苦,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接下来的“莫负心期飘泊路,岂知身锁静安楼”,则流露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理想与安逸的对比,表达了人对于寻求自由与安宁的渴望。最后几句通过对自然的托付与对土地的耕作,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死亡的拒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坚定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渗透着人文的思考,唐寅通过对鸟、楼、田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哲理,传达出对生命和理想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培风鸟瞰只神游:鸟儿在风中飞翔,目光所及,仿佛在神游,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
- 闹罢琼枝又恁愁:喧闹过后,心中却充满忧愁,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 莫负心期飘泊路:不要辜负心中的理想与追求,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 岂知身锁静安楼:却不知自己被困在了安静的楼阁中,反映了困境与无奈。
- 形骸托与自然寄:身体寄托于自然,象征对自然的向往。
- 泥壤终将分子留:泥土最终会将身体分开,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必然。
- 宁垦良田三百亩:宁愿耕种良田,也暗示对物质的追求与生活的态度。
- 不教堆起一坟丘:不想让坟墓在人生中占据重要位置,传达对死亡的拒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的飞翔比作心灵的自由,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培风鸟瞰”与“闹罢琼枝”,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自然与安静楼的对比,隐喻人生的选择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安逸生活的反思,强调生命的珍贵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鸟:象征自由与无羁。
- 琼枝:代表美丽与理想的追求。
- 静安楼:象征安逸与束缚。
- 良田:代表对物质与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培风鸟瞰”意指什么? A. 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
B. 鸟儿在风中迷失
C. 鸟儿在树上栖息 -
“宁垦良田三百亩”的意思是? A. 不愿意耕种土地
B. 愿意耕种良田
C. 对土地没有兴趣 -
诗中的“静安楼”象征了什么? A. 自由
B. 束缚与安逸
C. 自然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强调豪放与人生的短暂,表现出对酒的豪情与对生命的感悟。
- 《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与唐寅的无奈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唐寅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与解析》
- 《唐寅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