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中西园(一作许浑诗)》

时间: 2024-12-29 17:19:39

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

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

密林生雨气,古石带潮文。

虽去清秋远,朝朝见白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
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
密林生雨气,古石带潮文。
虽去清秋远,朝朝见白云。

白话文翻译:

西园的春天即将结束,芳草遍布的小径难以分辨。
静谧的环境中,只有幽鸟在轻声歌唱,闲适的我独自安睡。
密林中生出细雨的气息,古老的石头上带着潮湿的纹路。
即使离清秋已经很远,每天早晨仍然能见到白云。

注释:

  • 西园:指的是郡中西边的园林。
  • 芳草:指的是春天生长的香草。
  • 幽鸟:指安静的鸟儿。
  • 使君:此处指诗人自己,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 密林:指茂密的森林。
  • 雨气:指雨水的气息。
  • 潮文:指石头上因潮湿而形成的纹路。
  • 清秋:指清冷的秋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隐含了对春天与秋天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公元770年-约公元84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西园的春景,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郡中西园》是姚合的一首优美的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宁静场景。开头两句通过“春欲尽”和“芳草径难分”展现出春天的残余与草木的繁茂,暗含着生机与逝去的对比,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接下来的两句“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则转向内心世界,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聆听着鸟儿的低语,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密林中的“雨气”和古石上的“潮文”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湿润的自然氛围,仿佛让人嗅到了春雨的气息。最后一句“虽去清秋远,朝朝见白云”则在时间上拉开了距离,虽远离了清秋,但每天仍能见到白云,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出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沉静,给人以深思和回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园春欲尽:春天快要结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芳草径难分:小径被芳草覆盖,难以分辨,体现出春天的繁盛与即将消逝的景象。
    • 静语唯幽鸟:安静的环境中,只有幽鸟在轻声鸣唱,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闲眠独使君:诗人自称“使君”,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密林生雨气:茂密的森林中弥漫着雨水的气息,营造出清新的气候。
    • 古石带潮文:古老的石头上带有潮湿的纹路,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 虽去清秋远:虽然已离清秋很远,暗示着对秋天的怀念。
    • 朝朝见白云:每天早晨都能看到白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消逝比作小径的难分,生动形象。
    • 拟人:幽鸟的“静语”使自然景象具有人情味。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意象分析:

  • 西园:象征诗人内心的归属与宁静。
  • 芳草: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幽鸟: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白云:象征自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幽鸟?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夸张
  3. 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自由
    • C. 忘记
    • D. 变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但更加强调山水的静谧与美丽。
  • 孟浩然的《春晓》则直接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以上内容为《郡中西园》的详细解析和学习材料,供您参考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