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亲
作者:姚合 〔唐代〕
原文展示:
路岐知不尽,离别自无穷。
行客心方切,主人樽未空。
楚樯收月下,江树在潮中。
人各还家去,还家庆不同。
白话文翻译:
这条路向何方延伸都不知道,离别的愁绪似乎是无穷无尽的。
旅人心中正为离别而忧伤,主人却还未倒空酒樽。
在月光下,楚地的船只归帆,江边的树木在潮水中摇曳。
每个人各自回家,然而回家的庆祝却是不同的。
注释:
- 路岐:指岔路口。
- 知不尽:不知道尽头。
- 行客:旅行者。
- 樽:酒器。
- 楚樯:指楚地的船只。
- 收月下:在月光下收帆。
- 江树:江边的树木。
- 潮中:在潮水中。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楚樯”可以理解为对楚地的隐喻,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字子文,唐代诗人,生于河南,后迁居长安。其诗风清新自然,工于描写田园生活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姚合送别朋友董正字武返回常州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团聚和离别的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亲》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离愁的感慨。开篇的“路岐知不尽”传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仿佛离别的愁绪无尽无穷,令人心头沉重。而“行客心方切,主人樽未空”则突显了主人对客人的留恋与珍重,尽管心中挂念,酒杯仍未斟满,显示出一种迟迟不愿告别的情感。
接下来的意象描绘着月下的楚地船只和潮中的江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瞬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情感在景物中流淌。最后一句“人各还家去,还家庆不同”深化了主题,每个人回家的庆祝方式不同,暗含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和情感经历。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境,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路岐知不尽”:离别的道路似乎没有尽头,暗示着感情的无尽与纠缠。
- “离别自无穷”:离别的痛苦和思念是无穷无尽的。
- “行客心方切”:旅人心中感情浓厚,正因离别而更加急切。
- “主人樽未空”:主人虽然情绪复杂,但仍然未能尽兴,寓意留恋。
- “楚樯收月下”:描绘在夜色中,楚地的船只正在归帆,营造出淡淡的忧伤。
- “江树在潮中”:江边的树木在潮水中摇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迁。
- “人各还家去”: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中。
- “还家庆不同”:每个人回家后的庆祝方式各异,体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
修辞手法:
- 意象:如“楚樯”、“江树”分别代表离别的情景和旅途的思考。
- 对仗:如“行客心方切,主人樽未空”,表现出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感对比。
- 拟人:将江树的摇曳赋予了感情,是对情感的生动描绘。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离别的细腻描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生活中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路岐:象征人生旅途的选择与迷茫。
- 行客:代表离别的人,体现友情的深厚。
- 樽:象征主人对客人的款待与留恋。
- 楚樯:象征归乡的船只,代表思乡情怀。
- 江树: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路岐”指的是什么?
- A. 岔路口
- B. 河流
- C. 山谷
-
诗中“樽”指的是什么?
- A. 酒器
- B. 食物
- C. 书籍
-
“人各还家去”的意思是?
- A. 每个人都回家
- B. 大家一起回家
- C. 不回家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姚合的《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亲》更注重离别情感的细腻刻画,而前者则着重于壮丽山河的描绘。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诗人的情感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