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筝偏劝酒杯深。
歌舞乍沈沈。
秀指十三弦上,
挑吟击玉锵金。
牙台锦面,
轻移雁柱,
低转新音。
妙是不须银甲,
向人说尽芳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酒席上劝酒,歌舞声起,气氛沉醉。她的手指在十三根琴弦上轻巧地拨动,发出清脆的声音。她身着华丽的衣裳,轻轻转动着身体,仿佛在新音中流转。最妙的是,她不需要穿上银甲,就能将自己的芳心尽情表达给他人。
注释:
- 宝筝:指一种古代的乐器,通常用来演奏优美的乐曲。
- 乍沈沈:意为歌舞忽然变得沉醉,气氛愈加浓厚。
- 秀指:指美丽的手指。
- 十三弦:指古筝的弦数,古筝常有十三根弦。
- 挑吟击玉锵金:形容演奏时指尖轻巧挑动弦乐,发出清脆的音响,像玉石和金属的声响。
- 牙台锦面:指华丽的衣裳,可能是用锦缎制成的。
- 轻移雁柱:形容女子轻盈地移动,像大雁一样。
- 低转新音:形容轻柔地转动,发出新的美妙声音。
- 银甲:比喻华丽的装束,暗指不需外在华丽的装饰,内心的真情最为动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著名词人,因其词风清丽、婉约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风景、花卉以及人情,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朝中措》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聚会、歌舞升平的时期,诗中描绘的场景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女子在酒宴上的风采与魅力。开头的“宝筝偏劝酒杯深”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欢快而醉人的场景,在这里,歌声舞影交织,气氛愈加热烈。诗中女子的美丽与才情通过“秀指十三弦上”得到充分展现,她轻巧的指尖在古筝上拨动,仿佛在撩拨人心。作品不仅描绘了她的外貌,更传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妙是不须银甲,向人说尽芳心”,让人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流露。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音乐与舞蹈,巧妙地折射出人们的情感生活,展现出李清照所称的“无言独上西楼”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写乐器的使用,表明女子劝酒的情景。
- 第二句:强调歌舞的氛围逐渐沉醉,气氛愈加浓厚。
- 第三句:通过指尖的舞动,展现女子的技艺与优雅。
- 第四句:生动描绘了琴声的美妙,增强了音乐的意象。
- 第五句:描述女子的装扮,增添了华丽的气息。
- 第六句: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轻盈与优雅。
- 第七句:进一步描述了女子的动作与音乐的和谐。
- 第八句:强调内心的情感无需外在华丽的装饰,真实的情感最为动人。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牙台锦面”比喻美丽的衣裳,以增添形象感。
- 拟人:将琴声与动作赋予情感与生命,使得音乐似乎在与人交流。
- 对仗:全诗保持了良好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女子的才情与美丽,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强调了内心情感的真实与动人,无需外在的华丽装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筝:象征音乐与艺术。
- 酒杯:象征欢聚与饮宴。
- 十三弦:象征才情与技艺。
- 银甲:象征华丽的外在,反衬真实情感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朝中措》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曹勋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宝筝”是一种什么?
- A. 饮品
- B. 乐器
- C. 服饰
- D. 食物
-
“妙是不须银甲,向人说尽芳心”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外在的华丽
- B. 内心的真实情感
- C. 追求金钱
- D. 对音乐的喜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女子的情感与才情,语言婉约,意境深远。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与情感的思考,风格更加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