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

时间: 2025-01-04 07:50:13

翠罗裙解缕金丝。

罗扇掩芳姿。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生怕踏青迟。

碧纱窗外莺声嫩,春在海棠枝。

别後相思,许多憔悴,惟有落红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翠罗裙解缕金丝。
罗扇掩芳姿。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
生怕踏青迟。
碧纱窗外莺声嫩,
春在海棠枝。
别后相思,
许多憔悴,
惟有落红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春天的场景,诗人在春日的氛围中,看到美丽的女子穿着翠绿色的罗裙,轻解金丝。她的美丽被罗扇掩盖,柳树颜色显得凝重,花儿在细雨中显得愁苦,似乎生怕等不到出游的时机。窗外传来的黄莺声柔嫩动听,春意正浓在海棠树上。分别之后的思念,让人感到憔悴,唯有那些飘落的花瓣能理解这份心情。


注释

  • 翠罗裙:翠色的罗裙,指女子的华美衣袍。
  • 解缕金丝:轻轻解开金丝,形容女子温婉动人的姿态。
  • 罗扇:用罗帕制成的扇子,古代女子常用以掩面。
  • 柳色凝寒:柳树的颜色显得寒冷,暗示春寒料峭。
  • 花情殢雨:花在雨中显得愁苦,情意缠绵。
  • 踏青:春游的活动,常与朋友一起踏青游玩。
  • 碧纱窗:用绿色纱帘的窗户,透出春光。
  • 莺声嫩:黄莺的歌声柔美动听。
  • 海棠枝:海棠花的枝条,象征春天的美好。
  • 落红:凋落的花瓣,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

典故解析

“踏青”作为古代文化中一种春游的活动,常常与诗人的游乐情怀、对春天的向往联系在一起。而“海棠”作为一种花卉,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女子的美丽与爱情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爱情、春景,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春季,正值青春年华,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景象和青春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少年游·翠罗裙解缕金丝》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离别的愁苦。开篇用“翠罗裙解缕金丝”引入,勾勒出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瞬间吸引读者的目光。随后的描写中,柳色的凝重与花情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又流露出一丝寒意,传达出春寒料峭的感觉。

“生怕踏青迟”一句,展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不舍,似乎每一刻的等待都充满了焦虑。接下来的“碧纱窗外莺声嫩”,则把视线转向了窗外的春景,黄莺的歌声为这个画面增添了生动的音韵,仿佛春天的气息正通过窗户渗入室内,营造出一种“春在海棠枝”的美好意境。

最后的“别后相思,许多憔悴”,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忧伤,落红作为唯一知音,象征着细腻的情感与对往事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思考,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离别的惆怅与思念的深重,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罗裙解缕金丝:描绘女子的华美服饰,金丝与翠罗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表达出女子的优雅与华丽。
  2. 罗扇掩芳姿:扇子遮掩了她的美丽姿态,传达出一种含蓄与矜持。
  3.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柳树的寒意与花的愁苦,反映出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生机又有忧伤。
  4. 生怕踏青迟:对春游的渴望与不安,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5. 碧纱窗外莺声嫩:窗外黄莺的歌声为环境增添活力,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6. 春在海棠枝:春天的气息在海棠花上体现,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7. 别后相思,许多憔悴:离别后的思念让人憔悴,情感的深沉与执着显而易见。
  8. 惟有落红知:唯有落花能理解这种忧伤,形成一种感情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如“春在海棠枝”。
  • 拟人:将花瓣赋予情感,体现出对往事的追忆。
  • 对仗:如“柳色凝寒,花情殢雨”,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展现了对青春、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罗裙:象征美丽与青春的华美。
  • 罗扇:含蓄美,掩饰内心情感。
  • 柳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寒意。
  • 花情:春天的娇嫩与脆弱。
  • 莺声:春天的活力与生动。
  • 海棠:美好与爱情的象征。
  • 落红: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翠罗裙解缕金丝,指的是? A. 男子
    B. 女子
    C. 动物
    D. 自然景象

  2. 填空题:诗中“生怕踏青迟”表达了对__的渴望。

  3. 判断题:落红是诗中唯一能理解相思的对象。(对/错)

答案

  1. B
  2.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情感更加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源》
  • 《古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