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五首 钵塔院如大师》
时间: 2025-01-04 09:3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僧五首 钵塔院如大师
白居易
百千万劫菩提种,
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
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
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
慇勤一戒重千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的深切敬意。菩提树的种子经历了无数劫数,才能结出功德的果实。若不认真持守僧人的清苦生活,如何能报答佛陀的深恩厚德?慈悲之心如同天神的眼睛,清净的内心没有尘埃。每年参加八关斋戒,受到九次授戒,恭敬严守戒律如同千金般重要。
注释:
- 菩提种:指菩提树的种子,象征着修行的开始与佛教的启蒙。
- 功德林:指修行所积累的功德,形容其丰厚如森林。
- 僧行苦:指僧人修行的艰苦生活。
- 佛恩深:指佛陀的恩惠深厚。
- 慈悲不瞬:形容慈悲心的恒久不变。
- 八关:指佛教的戒律,信徒在特定日子里遵循的八条规戒。
- 九授:指受戒的次数,表示修行的认真。
典故解析:
- 菩提:源自《楞伽经》,意指觉悟和智慧。
- 八关斋戒: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旨在帮助信徒保持身心的清净,避免欲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著称,作品广泛,涵盖诗、词、文,尤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常年在佛教寺庙中与僧人交往,观察到僧人的修行生活,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僧人修行的赞美和对佛教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修行的描绘,展现了白居易对佛教的深刻理解与敬仰。诗中首先提到“百千万劫菩提种”,强调了修行的艰难与漫长,暗示了每一个成就背后都需付出无尽的努力。接着,通过“若不秉持僧行苦”来警示,若不认真对待修行,便无法回报佛陀的深恩,表达了修行者应有的责任感。
“慈悲不瞬诸天眼”一句,传达出慈悲是恒久不变的至高品质,而“清净无尘几地心”则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最后,提到“每岁八关蒙九授”,体现了僧人对戒律的重视,说明只有严守戒律,才能获取真正的智慧与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白居易对佛教思想的理解与体悟,反映了他对人生、信仰与修行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僧人的赠诗,更是对每一个人修行生活的深刻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千万劫菩提种:修行人的努力与时间是无数劫数积累的。
- 八十三年功德林:表明作者对僧人修行成果的高度认可与赞美。
- 若不秉持僧行苦:警示修行者应认真对待修行生活。
- 将何报答佛恩深: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 慈悲不瞬诸天眼:慈悲心是永恒的,形象地表达了慈悲的崇高。
- 清净无尘几地心:指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 每岁八关蒙九授:强调修行者对戒律的重视。
- 慇勤一戒重千金:戒律的重要性,体现了修行的价值。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比如“慈悲不瞬”与“清净无尘”形成对比,突显了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尊重与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强调修行者应当以感恩之心来面对自己的修行与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菩提:象征觉悟与智慧,强调修行的目标。
- 功德林:象征积累的善行与德行,体现修行的丰硕成果。
- 八关:象征佛教戒律,强调纪律与自律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百千万劫”指的是: A. 许多年的辛苦
B. 众多的菩提树
C. 修行的漫长过程 -
“每岁八关蒙九授”中的“八关”指的是: A. 八种戒律
B. 八个国家
C. 八个节日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佛教的历史
B. 对僧人修行的赞美
C. 自然风光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无题》李商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作品与唐代其他诗人的佛教诗作进行比较,如王维的《相思》或李白的有关佛教的诗作,探讨不同诗人在表达佛教思想时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白居易的诗更为直接和生活化,而王维则常用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