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

时间: 2025-01-04 09:32:03

依仁台废悲风晚,履信池荒宿草春。

自问老身骑马出,洛阳城里觅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仁台废悲风晚,
履信池荒宿草春。
自问老身骑马出,
洛阳城里觅何人。

白话文翻译:

在依仁台上,夕阳西下,悲风阵阵,台上已是废弃的景象;履信池旁,春天过后,荒草丛生,显得冷清。自问自己,骑马出门的我,究竟是在洛阳城中寻找谁呢?

注释:

  • 依仁台:古代洛阳一处名胜,意为依靠仁德之台。这里指台上已是荒凉,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
  • 履信池:古代名园,因失修而荒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因时间而变得凋零。
  • 自问:反问自己,表示内心的疑惑和孤独。
  • 老身:自称,表示自己已年老,感慨时光。
  • 骑马出:描绘一种出行的状态,暗示对生活的探索与追求。
  • 洛阳城:古代繁华的都市,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变幻。

典故解析:

  • 依仁台履信池均为历史名胜,传达出作者对曾经繁华的怀念。
  • 洛阳:古代九朝之都,风光旖旎,象征着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和关心民生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生活琐事和深刻的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

《自问》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感悟的加深,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亲情疏离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繁华落尽后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自问》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惆怅与思索。开头两句以“依仁台”和“履信池”设景,展示了昔日繁华的凋零。接着,诗人自问,骑马出门的自己究竟在寻找什么,表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与对交流的渴望。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借助夕阳、悲风、荒草等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白居易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内心感受,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社会的观察。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情感上则深刻而动人,显示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依仁台废悲风晚:描绘台上的荒凉与孤独,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履信池荒宿草春:表现春天的过往与生命的无常。
  3. 自问老身骑马出:反映作者的自我反思,感受到年岁渐长的孤独。
  4. 洛阳城里觅何人: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风,暗示其无情。
  • 对仗:上下句工整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构建出一种孤独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与人际关系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的追忆,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意象分析:

  • 依仁台:象征着昔日的繁华与仁德的缺失。
  • 履信池:代表着美好关系的荒废与孤独。
  • 洛阳城:则是人际交往的复杂与对失去联系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依仁台”指的是哪个城市的名胜?
    A. 长安
    B. 洛阳
    C. 杭州

  2. 诗人通过哪两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A. 依仁台废悲风晚
    B. 自问老身骑马出
    C. 洛阳城里觅何人

  3. 诗人“自问”所体现的内心状态是?
    A. 快乐
    B. 孤独
    C. 忧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自问》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作者对时光和人际关系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倾向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个人的孤独感受。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