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暑》

时间: 2025-01-01 13:28:52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白话文翻译:

如何消除烦闷的暑气,静静地待在院中。
眼前没有多余的物品,窗下有清新的风。
心中平静,热气自然散去,室内空旷,凉意自生。
此时我感到自在,难以再与他人分享这份安逸。


注释:

字词注释:

  • :消除,消散。
  • 烦暑:烦闷的暑气。
  • 端居:静静地待在一个地方。
  • 长物:多余的、繁杂的物品。
  • 清风:清新的风。
  • 热散:热气散去。
  • 心静:内心的宁静。
  • 身自得:身体感到舒适自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清风”,常常用来象征自然的宁静和清新,表达一种闲适的心情。唐代士人常在炎热夏日寻求避暑的场所,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民生、爱情等多个主题,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销暑》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正值盛夏,诗人借助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安逸。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生活简单、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销暑》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新诗作,描绘了诗人在酷热的夏季,选择安静的院子独处,享受清风拂面的恬淡生活。诗的前两句直接切入主题,提出了“销烦暑”的方法,那就是“端居一院中”。这里的“端居”不仅是指静坐于院中,更蕴含了一种对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通过“眼前无长物”和“窗下有清风”来渲染环境的清新与简朴。没有多余的物品,反而让心灵获得了自由,窗下的清风则象征着自然的赐予,带来了一种惬意的感觉。

第三、四句“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则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对于外界环境的影响。诗人认为,内心的平静能够使热气散去,而室内的空旷也让凉意自然而生。这种因心而生的凉意,恰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真正的舒适与宁静,源自于内心的状态。

最后一句“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则道出了诗人此刻的满足与自足,也反映了对世俗交往的淡薄。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以销烦暑:提出问题,寻求消除夏日烦闷的方法。
  2. 端居一院中:选择在安静的院子中独处,强调宁静的环境。
  3. 眼前无长物:周围没有多余的物品,表现出简约的生活态度。
  4. 窗下有清风:自然的清风带来舒适,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5. 热散由心静:内心的平静使得外界的热气无法侵扰。
  6. 凉生为室空:空间的清爽与空旷让凉意自然产生。
  7. 此时身自得:此刻感到非常自在,享受独处的时光。
  8. 难更与人同:对他人的交流与分享显得无趣,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热散”与“凉生”,形成对称关系,增强韵律感。
  • 象征: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内心的平和。
  • 反问:通过提问引入思考,增强诗歌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探索内心的宁静与自足。诗人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喧嚣尘世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平和才是消夏的最佳良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烦暑:象征炎热与烦闷的生活状态。
  • 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舒适,代表着内心的宁静。
  • 长物:象征繁杂的世俗事物,反映出简约生活的理念。
  • 室空:代表着心灵的宁静与空灵,暗示内心的自由与放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销烦暑”主要是指什么? A. 找到消暑的方法
    B. 进入炎热的夏天
    C. 与朋友聚会
    答案: A

  2. “眼前无长物”表达了诗人在什么情况下的心态? A. 繁忙
    B. 简单
    C. 复杂
    答案: B

  3. 此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自然与宁静
    C. 友谊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销暑》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体的感受与安逸,王维则融入了更多的自然景物,展现出山水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白居易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