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旌儒庙
寒陌阴风万古悲,
儒冠相枕死秦时。
庙前亦有商山路,
不学老翁歌紫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寒冷的道路上,阴风萧瑟,给人一种万古悲凉的感觉。儒生的帽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枕靠,却是在秦朝时期已经陨落。庙前还有通往商山的路,却没有人去学习老翁那首关于紫芝的歌谣。
注释:
- 寒陌:寒冷的道路。
- 阴风:阴冷的风,形容气候萧瑟。
- 儒冠:儒生的帽子,象征着读书人和儒家文化。
- 相枕:意为互相枕靠,形容儒生的死去。
- 秦时:指的是秦朝,历史上著名的朝代,象征着压迫与悲剧。
- 商山路:通往商山的路,商山是与许多文人雅士相关的地方。
- 不学老翁:指不学习的老者,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讽刺。
- 紫芝:紫芝是一种植物,代表着高雅的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是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盛唐,因其诗风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个寒冷的日子,许浑在游览儒庙时,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儒家文化的衰落,因而引发了他对过去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旌儒庙》通过描绘寒冷的环境与历史的衰败,传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思索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开头两句“寒陌阴风万古悲”以环境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阴冷悲凉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沉重和人们内心的凄凉;接着“儒冠相枕死秦时”则直接点出了儒生的逝去,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惋惜和失落。诗的最后两句“庙前亦有商山路,不学老翁歌紫芝”则用对比手法,展现出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表达了对老一辈人追求文化的讽刺与无奈。整首诗通过阴冷的环境与历史的沧桑,展现出对儒家文化的敬意与忧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陌阴风万古悲:描绘了一条寒冷的道路,伴随着阴风,给人一种千古以来的悲凉感。
- 儒冠相枕死秦时:儒生的帽子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依偎,却是在秦朝时期便已陨落,说明了读书人的悲剧与文化的消逝。
- 庙前亦有商山路:庙前的道路通向商山,暗示着文化的传承之路。
- 不学老翁歌紫芝:对不去学习的老翁表示讽刺,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儒冠”比作文化的象征,形象生动地传达出文化的衰落。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对仗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凝练。
- 拟人:将“寒陌阴风”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追忆与反思,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呼唤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人在对古代文化的哀叹中,流露出对当下人们不学无术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陌:象征历史的冷漠与无情,带来一种苍凉感。
- 儒冠:象征传统文化和知识分子的理想。
- 商山路:象征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 紫芝:象征高雅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寒陌阴风”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温暖的阳光
- B. 寒冷的孤寂
- C. 繁华热闹
- D. 清新的空气
-
填空题:诗中的“儒冠相枕死秦时”表达了对__的感慨。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商山路”是通往商业繁华之地的道路。(对/错)
答案:
- B
- 传统文化的衰落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许浑的《旌儒庙》相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壮丽山河的描绘,情感更为开阔。杜甫的《春望》则在忧国忧民的基础上,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关注,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相关诗词研究文献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