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
白话文翻译:
吉祥的雪覆盖了整个京城,宫殿都变成了银色的楼阁。常常对着洁白的光芒远望,正是江梅盛开的季节。现在在江边看到了寒冷中的梅花,它的幽香自然清新绝伦。再次看到落下的花瓣和残留的美丽,想象它们飘落如同雪花。
注释:
- 瑞雪:吉祥的雪,常用来象征好兆头。
- 京都:指当时的首都,即汴京(今河南开封)。
- 银阙:银色的宫殿,形容雪后的宫殿美丽如银。
- 素光:洁白的光芒,指雪的光辉。
- 江梅:江边的梅花,梅花是冬季的代表花卉。
- 幽香:淡淡的香气,形容梅花的香味。
- 清绝:清新绝伦,形容梅花的香味非常独特。
- 落英:落下的花瓣。
- 残艳:残留的美丽,指凋谢前的梅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描绘了瑞雪覆盖京城的景象,以及江边寒梅的幽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蔡襄在京城任职,可能是在一个冬天的雪后,他看到了京城被雪覆盖的美景,以及江边的梅花,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瑞雪和寒梅为题材,通过对雪后京城和江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冬日的静美和梅花的坚韧。首句“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描绘了雪后京城的壮丽景象,银装素裹,美不胜收。接着“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转入对梅花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冬日美景的喜爱。后两句“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和“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则通过对梅花的具体描写,展现了梅花的幽香和落英的凄美,以及作者对梅花飘零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描绘了雪后京城的壮丽景象,瑞雪覆盖,宫殿如同银色的楼阁。
- “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表达了作者常常对着雪的光芒远望,期待江梅盛开的时节。
- “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具体描写了江边的梅花,它的幽香清新绝伦。
- “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通过对落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飘零的感慨,想象它们如同雪花般飘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宫殿尽成银阙”将雪后的宫殿比作银色的楼阁,形象生动。
- 拟人:“幽香自清绝”赋予梅花以人的特质,形容其香味清新绝伦。
- 对仗:“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和“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句式工整,对仗巧妙。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瑞雪和寒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既有对冬日静美的欣赏,也有对梅花坚韧品质的赞美,以及对梅花飘零的无奈和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雪:象征吉祥和美好。
- 银阙:象征雪后宫殿的美丽。
- 素光:象征雪的光辉和纯洁。
- 江梅:象征冬日的坚韧和美丽。
- 幽香:象征梅花的独特香味。
- 落英:象征梅花的凋谢和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宫殿尽成银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幽香自清绝”形容的是什么? A. 雪的光辉 B. 梅花的香味 C. 宫殿的美丽 D. 落英的凄美
-
诗中“想飘零如雪”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雪的喜爱 B. 对梅花的赞美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对宫殿的欣赏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王安石《梅花》与蔡襄《好事近》:两者都以梅花为题材,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梅花的品格,而蔡襄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美丽和飘零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