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随缘逐处便安闲,不入朝廷不住山。
心似虚舟浮水上,身同宿鸟寄林间。
尚平婚嫁了无累,冯翊符章封却还。
处分贫家残活计,匹如身后莫相关。
白话文翻译:
随遇而安,心中自在,无论身处何地都感到悠闲;不在朝廷中做官,也不在山中隐居。
我的心就像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舟,身体则像栖息在林间的鸟一样自由自在。
至于婚姻与家庭,我已无所羁绊,冯翊的符章虽然已被封印,却依然没有真正的牵挂。
我处于贫穷的家庭中,做些残余的活计,正如我身后的一切与我无关。
注释:
- 随缘: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 逐处:漂泊在各处。
- 安闲:心情舒适、自在。
- 冯翊符章:冯翊是一个地名,符章指的是官职的印信。
- 处分:处理、安排。
- 贫家残活计:贫穷家庭里剩下的工作。
典故解析:
“冯翊”是一个地名,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封地。诗中提到的“冯翊符章”暗示作者曾有过官职,但如今已无关紧要,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怀民生的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心态。在经历了官场的浮沉和人生的起伏后,作者选择了随缘安闲的生活方式,展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诗歌鉴赏:
《咏怀》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在描写一个人对生活的领悟,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诗人通过对心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安闲”与“自由”的追求。在充满竞争与权力游戏的朝廷生活中,诗人选择了远离名利的生活方式,这种选择不仅是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释然。
诗中“心似虚舟浮水上,身同宿鸟寄林间”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那种无拘无束的状态。漂浮的小舟和栖息的鸟象征着自由与安宁,诗人渴望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正如他在与家庭、婚姻的关系中,已然没有了负担。
最后两句“处分贫家残活计,匹如身后莫相关”则揭示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态度,无论是贫穷的生活还是从前的荣耀,都与他无关。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淡然面对生活的起伏,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随缘逐处便安闲: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随缘而安,就能感到心灵的宁静。
- 不入朝廷不住山:既不愿意在朝廷中争权夺利,也不愿意在山中隐居,强调自由和选择。
- 心似虚舟浮水上:心境如同一只漂浮的小舟,轻松自在,象征内心的无牵无挂。
- 身同宿鸟寄林间:身体如同栖息在林间的小鸟,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尚平婚嫁了无累:对于婚姻家庭的态度,已无牵挂,体现了内心的释然。
- 冯翊符章封却还:虽然曾有官职,但如今已无所谓,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 处分贫家残活计:在贫穷的家庭中,做些微不足道的工作。
- 匹如身后莫相关:与过往的经历无关,强调对过去的超然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比作“虚舟”,身体比作“宿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由的状态。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在经历了人生波折后,所追求的内心宁静和安闲。
意象分析:
- 虚舟:象征自由与无牵挂,代表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宿鸟:代表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世无争。
- 贫家:反映了社会的底层生活,诗人对此的态度是接受和淡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随缘逐处便安闲”意为: A. 不愿意在朝廷中做官
B. 随遇而安,心中自在
C. 难以安然度日 -
诗人比喻“心似虚舟浮水上”的目的是: A. 表达对权力的渴望
B. 表现内心的无拘无束
C. 描述生活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冯翊符章”象征着: A. 诗人的官职与荣耀
B. 诗人的家庭关系
C. 诗人的贫困生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咏怀》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淡泊,而后者则融入了孤独与对生命的感悟。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关于白居易生平与创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