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
时间: 2025-01-01 12:5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
吾年将五十,尚未暇读易。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蹠。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垂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
白话文翻译:
我快到五十岁了,还是没时间去读《易经》。听说王介夫提到蒙亭,我才觉得有些适合此地。此时明白进退,难道不在于泉石之间吗?野外的衣服虽然简单,但却有一番情趣,山里的厨房却能做出美味的鸡。床头的龙唇琴,案上的书籍和文具。风物稍好时,举杯共饮三益酒。更何况我的兄弟在这里做官,难道人们会逼迫我吗?我深深地爱着这些,自己却不是偶尔会来的人。
注释:
- 吾年将五十:我快到五十岁。
- 尚未暇读易:仍然没有时间去读《易经》。
- 蒙亭:指的是王介夫所提到的一个地方。
- 维时明进退:此时(在这里)可以清楚地了解进退之道。
- 泉石:指山中的泉水和石头,象征自然之道。
- 野服:乡野的衣服,表示简朴的生活。
- 山庖:山里的厨房。
- 床头龙唇琴:形容琴的精美。
- 把酒会三益:举杯共饮三益酒,三益指三种美好。
- 垂之爱之深:对这些事物的深厚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德裕,号尧臣,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梅尧臣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歌而闻名,尤其在描写山水田园方面尤具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中年之际,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诗人面临着个人生活与仕途的选择,诗中流露出对宁静与自我的向往。
诗歌鉴赏: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思考人生的诗作。诗中,梅尧臣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几句,诗人自述年近五十,仍未能抽出时间去读易经,流露出一种对知识追求的无奈与遗憾。接着提到王介夫的蒙亭,似乎是激发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活的思考。
“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生的进退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诗中提到的“野服”和“山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的生活情趣,反映出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向往与欣赏。
而后,诗人转向与友人相聚的场景,不仅饮酒作乐,还提到兄弟在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一句“自匪逢时客”则道出了诗人对自身的认知与自我定位,强调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反映出梅尧臣的个性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年将五十:表明诗人年纪不小,暗示对人生的思考。
- 尚未暇读易: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无奈,突出生活的忙碌。
- 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通过听闻,引发思考,感受到蒙亭的适宜。
- 维时明进退,岂不在泉石:强调进退的道理应在自然中寻找。
- 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蹠:乡野生活的简单与美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生活的雅趣,体现了诗人的文人气质。
- 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与友人共饮的快乐,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强调兄弟在世,反映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 垂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强调自我身份的稳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如“泉石”象征自然的智慧。
- 对仗:如“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展示了诗的音韵美。
- 排比:多次提及生活的细节,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向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友人深厚情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蒙亭: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归宿。
- 泉石:代表自然的智慧与哲理。
- 野服:表现乡野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龙唇琴:象征文化与文人的气质。
- 三益酒:寓意友谊与欢乐的聚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梅尧臣的年龄将近多少岁?
- A. 40岁
- B. 50岁
- C. 60岁
-
诗中提到的“蒙亭”是指?
- A. 一位诗人
- B. 一种饮品
- C. 一处风景
-
诗中提到“床头龙唇琴”意在表达什么?
- A. 诗人的生活品味
- B. 诗人的乐器
-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B. 50岁
- C. 一处风景
- A. 诗人的生活品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物展现人生哲理。
- 王维的《山居秋暝》:借助山水描绘了孤独与宁静,体现了与梅尧臣相似的意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