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拟龙洲 钱塘晓渡》
时间: 2025-01-04 09:2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色动征衣。疏钟隔翠微。小蓬莱烟树高低。潮去潮来吴越恨,江上月,故依依。人老昔游非。愁多春梦稀。旧相思重见无期。苏小门前杨柳树,应折断最高枝。
白话文翻译:
晨曦中,我的征衣微微摇动,远处的钟声与翠绿的山影隔着一段距离。小蓬莱的烟雾笼罩着高低不平的树木。潮水一去一来,吴越之地的遗恨依然存在,江面上的明月让人感到依依不舍。人老了,曾经的游历已成往事。愁苦增多,春天的梦境变得稀少。旧时的相思再也无期重见。苏小门前的杨柳树,应该折断那最高的枝条。
注释:
- 晨色:清晨的光色,指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 征衣:出征的衣服,引申为离别的情景。
- 疏钟:稀疏的钟声,指远处的钟声传来。
- 小蓬莱:比喻美丽的自然景色。
- 潮去潮来:指潮水的涨落,象征世事无常。
- 吴越恨:指吴越地区的历史恩怨与情感。
- 江上月:江面上的月亮,暗示思乡与怀旧。
- 旧相思重见无期:指旧日的情感再也无法重温。
- 杨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亨贞(约1280年-约1340年)是元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南宋末期,成长于元初。其作品以清丽婉约著称,常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邵亨贞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是元代词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唐多令 拟龙洲 钱塘晓渡》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对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的深切感受,通过江南美景反映了对旧时光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愁苦。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晨色、江潮、月光等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清晨。开篇的“晨色动征衣”便传达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接着的“疏钟隔翠微”则让人感受到远方的宁静与孤独。小蓬莱的描写则增添了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中,既美好又令人惆怅。
“潮去潮来吴越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恩怨的感慨,似乎潮水的起伏象征着人间情感的波动。江上的明月勾起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让人心生依依不舍的情感。后半部分,诗人感叹人老,昔日的游历已成往事,愁苦与春梦的稀少则反映出心灵的孤寂与对往昔的无奈。
最后一句“应折断最高枝”,将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诗人对失去的痛惜与对未来的无奈,表达了对旧时光的难以割舍。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怀旧与愁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晨色动征衣:清晨的光色使得出征的衣服微微摇动,暗示离别。
- 疏钟隔翠微:远处的钟声在青翠的山影间回响,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 小蓬莱烟树高低:描绘小蓬莱的烟雾与树木的高低,营造出如梦似幻的场景。
- 潮去潮来吴越恨:潮水的涨落象征着吴越之间的历史恩怨。
- 江上月,故依依:江面上的明月使人感到依依不舍,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
- 人老昔游非:人渐渐老去,往日的游历已成回忆。
- 愁多春梦稀:愁苦增多,春天的美梦却变得稀少。
- 旧相思重见无期:旧日的思念再无重逢的希望。
- 苏小门前杨柳树,应折断最高枝:象征性地表达对过往的伤感,折断最高的枝条,意味着对美好时光的无奈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小蓬莱比喻美好的自然景色。
- 拟人:晨色、钟声等描写中赋予了自然事物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和意象上都有对称之美,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愁苦,折射出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色:象征新的开始与离别的时刻。
- 征衣:代表出征与离别。
- 小蓬莱:象征美好与理想。
- 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化。
- 江月:象征思念与怀旧。
- 杨柳树:象征离别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晨色动征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离别
- C. 欢喜
- D. 愤怒
-
“潮去潮来吴越恨”中的“吴越”指的是?
- A. 两个城市
- B. 历史恩怨
- C. 一条河
- D. 一种植物
-
诗中“应折断最高枝”象征着什么?
- A. 追求理想
- B. 美好的牺牲
- C. 对过去的放弃
- D. 追忆往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邵亨贞与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有诸多相似,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个人情感,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无奈,二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